鲶鱼(革胡子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慈菇田精养鲶鱼,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中动物性饵料,而且还能减少慈菇虫害,增加肥分,同时又能保证鲶鱼用水和慈菇一生都不得缺水习性,从而形成慈菇与鲶鱼共生互利互促高产。大面积实践证明,鲶鱼在慈菇田里精养近4个月,个体可达1公斤左右,每亩能产成鲶1~1.2吨、慈菇1吨以上。现将慈菇田精养鲶鱼双超吨技术总结如下: 
一、田块建设 
一般选择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水源好、土层肥沃、土壤保水性强的慈菇田。养殖面积可根据规模大小而定,一般为3~5亩。在慈菇田四周要开挖0.5米宽、0.8米深的外环沟,在畦面上每隔2.5~5米开挖一条0.5米宽、0.6米深的畦沟。畦沟开成
"十
"、
"田
"等字型,沟与环沟沟沟相通,并用挖出的土加固加高田埂,以防止满水逃鲶和减少日夜温差及便于捕捞。一般田埂要达到0.8米高、0.5米宽,并要捶打结实,做到不裂、不漏、不倒。在慈菇田对角两端及设有灌水、排水系统。灌水、排水口处要安装栅栏或密铁窗网等拦鲶装置。 
慈菇田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50~60公斤,兑水泼洒全田,以杀死野杂鱼和消灭病菌。然后每亩施腐熟猪、牛粪200~250公斤作底肥,其中150公斤均匀撒入沟底,其余施在田面上,以培肥水质,繁殖浮游生物,为鲶鱼提供较多的天然生物饵料。 
二、慈菇移植 
根据品种优劣和茬口搭配情况,一般以7月初移植为宜。移栽前先拔好慈菇秧苗,洗去厚泥,去掉叶状茎蔟生而纤细劣质的秧苗,移栽密度行穴距50~80厘米见方,每穴1株,每亩1500~2000株。慈菇一生需水量大,栽植后田间应保持不缺水,畦面水位在10~15厘米之间,从而形成慈菇与鲶鱼离不开水的共生互利关系。 
三、鲶鱼放养 
为了提高鲶鱼成活率、放养规格要大,一般每亩放养长度在10厘米以上的鲶鱼苗1100~1300尾。放养时间以7月中旬为宜,此时慈菇已长至25厘米以上高度。鲶鱼苗要一次放足,大小基本一致,避免大吃小。入田时,应先用3%~4%的食盐水浸洗鱼体4分钟。 
四、饲料投喂 
鲶鱼的饲料来源相当广泛,如多种动物尸体、下脚料和一些植物性饲料等。贝壳类饲料投喂时必须将其壳打碎后置于饲料台上;其它动物性饲料如蝇蛆、蚕蛹、蚯蚓、死鱼、死虾,屠宰场和食品厂的下脚料均可投喂,但韧性大的需先切碎,绞成肉浆做成食团后投喂,这样可提高利用率;粉状动植物饲料如蚕蛹粉、鱼粉、骨粉、虾壳粉、玉米粉、麦粉、糖麸、饼粕粉等,最好与绞碎的肉浆掺和在一起,制成混合饲料后投喂。有条件的还可将粉状饲料按照鲶鱼的营养需要配制成含粗蛋白30%以上的颗粒饲料投喂。其参考配方为:玉米粉20%、小麦粉15%、米糠20%、黄豆(炒熟)粉10%、莱籽饼粉15%、蚕蛹粉12%、鱼粉8%。 
投料坚持
"四定
"原则:定时,每天投喂2次,分别在上午8~9时和下午17~19时;定点,在鱼沟设置食台,将饲料投入食台内,便于观察吃食情况;定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在30%以上,而且饲料组成变化应逐渐进行,不宜突变;定量,一般每天投食量为鱼体重的10%~12%。并随天气、水质、前一天鱼的摄食情况以及鱼的生长发育阶段等渐进变化,通常以4小时内吃完为度。总的来说,投饲量的变化常呈前期少量、中期最多、后期略减的趋势。 
五、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回,认真观察水色,防止水质恶化,以免鲶鱼缺氧死亡。一般每隔7~10天更新田水一次,换水时,先将原水排出1/3~1/2,然后灌入新水,并随水温的升高和鱼体、慈菇生长逐渐加深水位。鲶鱼能够顺水
"爬行
",在大雨或暴雨降临时,要防止其逃逸,并随时检查田块是否有漏洞及拦鱼设施的完好性。此外,要经常疏通鱼沟,使水流畅通,保持鲶鱼良好的栖息环境。 
六、病虫防治 
据调查,鲶鱼能吃掉慈菇田中60%以上的害虫,如慈菇虫口密度过大,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农药进行防治。鲶鱼疾病应以防为主,从8月份开始,每隔10~15天每亩水面(按沟系面积计算)用生石灰12.5~15公斤化水泼洒,同时还要及时捕捉生物敌害如老鼠、水蛇等,严禁鸭、鹅进入慈菇田。 
七、捕捞采收 
商品鲶鱼捕捞最好采取分批轮捕方式,以获得更高产量和效益。一般从10月中旬开始捕捞,至11月底捕完。鲶鱼捕捞结束后,可开始采收慈菇,慈菇采收适期为12月至翌年3月。
四川省内江市中区伏龙乡农技推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