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染水体养鱼技术措施
385
切换pc版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治污力度的加大,大部分工厂迁往郊区农村,大量工厂和城市的工业污水、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就流向了农村,流向了农田,直接排入池塘、水库等水体。那么被污染的水库及池塘如何进行养鱼呢?以下几项技术措施,可供参考。

    一、水库养鱼技术

    1.截污建库。
  在污水进入水库、池塘的适当位置上,结合适宜的地形地物,修建一座前置库,污水在此库内经沉淀、曝气、生物氧化等措施,一部分污染物被降解;另一部分污染物可通过大型水生植物的吸收利用而被转化。目前国内已有部分水库采用此法,效果较好。
    
  2.移植水草,改善水质。
  大型水生植物如凤眼莲、水浮莲、会鱼藻和马来眼子菜等已广泛用于污水治理,在这方面,媒体有许多成功的报道。研究表明,大型水生植物的根系分泌物质具有抑制藻类生长,消减水体内营养物质,降解和转化污染物,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因此,在被污染的水库移植水草,是污水生物净化系统的一部分,可改善水质,恢复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和绿化环境。
    
  3.放养肥水性鱼。
  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又喜欢肥水,因此是净化富含营养化水库效果最好的一种鱼类。

    二、池塘养鱼技术

    在以被污染的水体做为水源进行池塘养鱼时,可采取如下几点解救措施。

    1.蓄水净化。
  在水库水质净化的有关基础上,在池塘附近建一个蓄水池或利用闲置池塘,进行第二级水质净化,使上述水体经蓄水池沉淀、净化后再做为养殖用水放进池塘。
    
  2.“一清三消”,改善水质。
  首先要清除池塘淤泥并进行翻晒腐泥,其次要进行池塘消毒、水体消毒、鱼体消毒。可采用常规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和硫酸铜等按常规法加强消毒处理。此工作可结合清整渔塘和在鱼种下塘前进行。
    
  3.移植“二萍”,净水增氧。
  在池塘一角或一侧等相应位置,移植绿萍或浮萍等水生植物,可起到净化增氧作用,而且效果明显。
    
  4.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效益。
  在此类鱼塘水体中,以主养吃浮生物性鱼类或杂食性鱼类为佳,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主养鲢、鳙、鲫、鲤等鱼类,并实施大规格鱼种春放秋捕。大规格鱼种抗性强,生长快,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强,回捕率高,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实用模式之一。
    
  5.在水体中加明矾、沸石粉和生石灰等改善水质。
  在养鱼过程中,如池水太浊太肥,可适量加入明矾、沸石粉、生石灰等,创造适宜鱼类生长的良好环境。
    
  6.定期“内服外消”,防治疾病。
  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巡塘,采取定期给鱼类投喂抗细菌、抗病毒的药液或药饵,配合在水位中或食场周围挂药袋或药篓的“内服外消”的措施,预防或对症治疗鱼类疾病。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