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池塘培育黑脊倒刺鲃苗种技术
350
切换pc版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 Nicholes)别名光倒刺鲃,俗称光鱼,鲪鱼,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鱼类。主要分布于闽江、钱塘江、北江、西江、元江水系,海南岛及台湾省等地。该鱼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和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深受养殖户的欢迎。现将近年来培育黑脊倒刺鲃苗种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培育池选择在县汤泉热带鱼良种场进行,该场交通方便,地势开阔,阳光充足,池塘整齐,进排水设施齐全,养殖水源为溪河水,水质清新、无污染,溶解氧5.0-6.5毫克/升,鱼苗培育阶段在9口水泥池进行,总面积900米²。鱼种培育阶段在土池进行,池塘面积4.3亩。

    二、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

    鱼苗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后,第4天注水60厘米,进水时要用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池内。之后按每亩施用发酵后的粪肥100千克,增加池水中营养成份,培养浮游生物饵料。清塘后10天左右方可放养鱼苗,每亩放养1-1.3厘米鱼苗5万-6万尾。由于鱼苗经过长途运输,能量消耗大,且每年5-6月份气温与水温差异大。因此,鱼苗运到塘边后,先把鱼苗袋放在池塘水面上约15-20分钟,减少鱼苗应激反应。

    鱼苗入池后,每日投饵3次以上,前5天以投喂豆浆和蛋黄为主,第5天后投喂含粗蛋白42%-45%粉状全价料,粉状饲料要先溶于水,沿池泼洒,每天三次,每亩每天用饲料量2.5千克。到了第10天后,开始用饲料台驯食,把饲料做成软团,每天饲料台放3-4团,饲料台高出水面20-30厘米,由浅到深,饲料用量以鱼苗30分钟吃光和鱼苗基本离开为度。在拌饲料喂一段时间后,要逐渐少投全价料(单用幼鳗料粘性太强不便使用),引诱其摄食微(颗)粒料。

    经过一个月的饲养,鱼苗达3厘米以上,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拉网锻炼、过筛、清除野杂鱼,分塘培育。分塘时要小心操作,避免鱼苗受伤。

    2.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在鱼场的土池进行,面积4.3亩,水深1.2-1.5米,在鱼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消毒后备用,鱼苗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溯水性强的个体放养。鱼苗下塘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消毒15分钟左右。池塘放养密度5-6尾/米²。

    鱼种以投喂含粗蛋白35%以上的全价饲料为好。鱼种下塘后的第3天开始驯食,初期因分塘操作受惊吓等原因,吃食较不正常,投喂时应少量多次。5-7天后,随着鱼种转入正常,投喂时间要适当减少。每日上、下午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3%-5%,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增减。10天后,鱼长成4-5厘米,此时,投喂原则为“八成饱”,即大部分的鱼苗吃饱离开,或者所有鱼苗吃至八成饱为度。因黑脊倒刺鲃具有一定的植物食性,平时定期投喂少量鲜嫩的青料以补充部分维生素,有利于鱼种的生长。

    黑脊倒刺鲃喜水质清新的环境,水质宁瘦勿肥。因此,池内应根据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不定期地加注新水,遇有天气不正常情况浮头,应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同时,每半个月用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消毒,用量为10-20千克/亩,溶解后全池泼洒,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和池底有机物的分解。保证鱼种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长。经过100-120天的精心饲养,鱼种可由体长3厘米长至尾重50-80克的规格,成活率一般可达90%以上。

    三、病害防治

    黑脊倒刺鲃抗病力较强,但是,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生态环境改变,病害的危害也相应增多。在生产中要注意防治:每隔半个月用0.4毫升/米³的杀虫灵全池均匀泼洒,杀灭鱼鲺、锚头鳋、小瓜虫、指环虫等。每次捕苗时,提前一天停食和拉网锻炼,起捕鱼苗先集中在网箱,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稀释消毒。苗种入池后用水霉净0.4克/米³连续泼洒3天,预防水霉病。鱼苗长至3-4厘米应及时分塘,如用野生苗培育鱼种,则要清除野杂鱼。同时,要架设防护网,防—上鸟类叼食。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