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需科学投饲及施肥
420
切换pc版

  1.科学投饲及施肥的理论根据

  饲料是发展养鱼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混养密放的高产鱼塘中,鱼类能摄取的天然饵料是很少的,必须投喂人工饲料并适当施肥,才能满足塘内各种鱼类的摄食要求,实现快速生长。据报道,各地养鱼高产实践证明,每生产1千克草鱼、鳊鱼,约需投喂精饲料2千克、青饲料15千克;生产1千克鲤鱼、鲫鱼、鲮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约需投喂精饲料1.5千克;生产1千克鲢鱼、鳙鱼,约需投施粪肥10千克。每公顷产量为7.5吨(每667平方米产量500千克)的鱼塘,综合生产1千克成鱼需要消耗精饲料1.2千克、青饲料4.2千克、肥料3千克。每公顷产量为15吨(每667平方米产量1吨)的鱼塘,生产1千克成鱼需要消耗精饲料1.35千克,青饲料5千克,肥料2千克。
  鱼用精饲料,主要是粮油加工的副产品如米糠、麦麸、花生麸、豆饼、菜籽饼等,也可采用玉米、小麦、稻谷等谷物籽实。上述原料加入鱼粉及添加剂等,采用科学方法加工而成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养鱼效果更好。
  池塘施肥的作用是增加天然饵料。一部分腐熟的有机肥,可被杂食性鱼类直接摄食。无机肥中的氮、磷、钾、钙等营养元素溶于水中后,能被浮游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促使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施用有机肥料,首先会引起细菌大量繁殖,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溶解于水中的简单有机物和无机盐类,然后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由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从而使以细菌和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大量繁殖,丰富的饵料生物可以满足滤食性鱼类(如鲢鱼、鳙鱼)摄食。

  2.科学投饲技术

  为了降低饲料系数(总投喂量除以摄食该种饲料的鱼类净产量所得的商数),提高饲料利用率,科学投饲应做到“四定”和“四看”。
  (1)“四定”
  ①定时。为了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性,一般在每天上午8~9时和下午3~4时各投喂1次,这时水温和溶氧较高,鱼类摄食旺盛。
  ②定位。训练池鱼集中在固定地点(食台或食场)吃食,以便检查摄食情况、清除残料和消毒食场。
  ③定质。饲料必须新鲜,适口性好,让各种规格的鱼都能摄食。最好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④定量。投饲要做到适量、均匀,以利于鱼类消化吸收。精饲料日投喂量,夏、秋季为存塘鱼总重的3%,冬、春季为1%~2%。投喂时还应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类吃食等状况灵活掌握。如天气正常,水质良好,鱼食欲旺盛,可增加投喂量;反之,则减少投喂量。如投喂后鱼很快吃完饲料,应适当增加投喂量;如较长时间吃不完,剩料较多,则应减少投喂量。一般以2小时吃完为宜。傍晚检查食台(场)时,不应剩有饲料。
  (2)“四看”
  正确掌握饲料投喂量,确保养殖鱼类吃饱又不浪费,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鱼效益的关键。实践证明,养鱼“四看”可准确识别鱼的饥饱程度,从而确定合理的投喂量。
  一看鱼的摄食情况。即注意观察鱼在食台或食场吃食时间的长短。若投入正常量的饲料,鱼吃完的时间不足2小时,说明饲料不足,应该适当添加饲料;如果每旬投喂量一定,该旬内投喂量未变,但在旬末所投饲料不到2小时被鱼吃完了,说明养殖鱼类已增重,投喂量应增加;若鱼群已散去,而食台或食场尚有剩料,说明投喂量偏多,下次应予减少。
  二看鱼群的游动情况。若水面鱼群游动不平静,应检查鱼体有无寄生虫为害,否则可能是鱼群处于饥饿状态。在鱼种塘,若出现鱼苗鱼种成群结队沿池塘周边疯狂游动,表明鱼群缺乏适口饲料、处于严重饥饿状态,俗称“跑马病”。对此,应选择适口饲料投喂并适当增加投喂量。
  三看鱼群生长情况,即定期抽样(每次30尾)检查鱼的生长情况,一般每月检查1次。在放养密度适宜、搭配比例合理、未患疾病的情况下,如果发现鱼群的生长远远没有达到预定规格,个体大小悬殊,说明鱼群摄食不足,经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应该适当增加投喂量。
  四看水质状况。以养鲢鱼、鳙鱼为主的鱼塘,若池水的透明度超过40厘米,或水质由肥变瘦,或滤食性鱼类头大、尾小、背窄、游动无力,说明水中可供鱼摄食的浮游生物偏少,应适量增施有机肥和化肥,并投喂人工饲料。
  以养鲤鱼为主的鱼塘,欲判断鲤鱼的饥饱程度,可以根据塘水的浑浊度来确定。如塘水很浑浊,呈泥黄色,说明鲤鱼在塘底觅食活动频繁,不断拱泥,可判定鲤鱼处于饥饿状态,应适当增加投喂量。

  3.科学施肥技术

  (1)基肥和追肥的施用方法
  ①施基肥。施入基肥可以改良鱼塘底泥的营养状况,增加塘内营养物质,以利天然饵料生物增殖,特别是底质贫瘠的新开池塘,应在灌水前施足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施用粪肥或混合堆肥250~1 000千克。肥水塘或老塘可以少施,新开塘或瘦水塘要多施。将肥料遍撒塘底,用推耙把肥料与塘泥拌匀,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肥效,对水质具有稳定的调节作用。
  ②施追肥。为了陆续补充塘水营养物质,促进天然饵料生物不断繁殖,满足池鱼摄食,应及时适当施用追肥,使塘水不致长期缺肥而变瘦,也不致因一次施肥过多造成塘水过肥而污染水质。追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施用有机肥100~200千克,以保持塘水“肥、活、爽”为度。
  (2)池塘施肥做到“六看”
  一看季节。鱼类生长有季节性变化,生长速度有循序渐进过程,因此,在早春和冬季应减少施肥的频率和数量。早春鱼类刚入塘放养不久,个体小,摄食能力不强,这期间宜少施肥,以免造成浪费或水质恶化。
  二看水色。塘水颜色的变化可以反映塘水肥瘦和饵料多寡。塘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表示塘水较肥;若呈淡绿色或黄色则为瘦水,应考虑增施肥料和投放优质肥料。
  三看水温。水温高低可以决定肥料的利用率和转化速度。7~10月水温高,是鱼类生长旺季,要增加施肥频率和数量。这期间肥料养分转化快,鱼类对饵料的需求量也增大。
  四看天气。施肥选在晴暖天气为好。在雷雨闷热天气或阴雨连绵天气,鱼类频繁浮头期间,应少施或不施肥,否则会导致塘水缺氧,引起泛塘现象。
  五看鱼生长状况。鱼类生长速度和膘肥度与塘水中饵料的多寡有关,应定期检查鱼类长势。若鱼类在生长旺季长速不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池水偏瘦,饵料缺乏,应增加施肥量。
  六看塘水酸碱度。塘水酸碱度宜呈中性(pH值为7左右),太高(超过8)或太低(低于5.5)都不适宜鱼类生长。肥料种类、性质及池塘底质土壤性状对塘水pH值高低影响很大,黄土质池塘底或常施无机肥(化肥)容易导致水质偏酸性。故施肥时,要求有机肥与无机肥交替施用,使水中各种营养元素保持平衡。水质偏酸时,可施用生石灰加以调节。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