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底热“祸害不浅”
299
切换pc版

【正文】池底发热是高温期池塘养殖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下面做详细解析:

1、池底发热的原因

在炎热的升温天气,天气异常闷热,这时候池塘上层水的温度比下层水的温度高,增加了上下水混合的阻力,从而形成“温跃层”,特别是增氧机少的池塘更容易常见。温跃层一旦形成,上层水体丰富的溶氧不能传输到下层,而且下层的营养盐也不能补充到上层,久而久之形成厌氧区,底层的有机物大量累积后,厌氧菌大量繁殖,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热,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最终导致池底缺氧、发黑、发愁、发热。

2.池底发热的危害

池底发热本身就是底层厌氧的一个表现,池底越热,意味着发酵越厉害,底层温度越高,溶解氧就越低,厌氧发酵也就更厉害,池底发热越厉害,周而复始,恶性寻花。当昼夜温差的变化较大时,晚上表层水温下降快,底层水温下降慢,温度不同导致密度流的发生,底层氧债水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上升,表层水体下沉,致使整个水体大量氧气消耗,出现所谓的“返底”,轻者直接造成水浑,重者缺氧浮头,更甚者直接中毒死亡。尤其是处暑、白露节气后,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时候,返底现象更为明显。

3、池底发热导致的问题

a、底热,底栖动物如虾蟹、海参不伏底,靠边或在二层水中游动,虾易起跳;
b、底层缺氧,对虾易出现红须、红尾、红腿、跳塘、伏边等现象;
c、鱼虾等养殖动物吃料不好,尤其是晚上或清早;
d、底层缺氧,养殖动物体质差,有害细菌滋生快,易发病;
e、返底使池底营养盐进入水体,藻类繁殖过快,水质过浓,纤毛虫易滋生,变化剧烈者引起水变或倒水;
f、养殖动物易出现缺氧浮头现象,甚至泛塘;
g、池底发热可直接导致龙须菜变软溃烂,花蛤、蛏闭口停食。

4、池底发热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解决和处理池底发热的情况要从问题的根本入手:
a、减少池底死藻、残饵、粪便等有机质的积累,定期改底、解毒。
b、加快表层氧气对池底的输送,减少底层厌氧情况的发生,说白了也就是打破温跃层。
c、加快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让养殖水体富有活力,说白了就是菌-藻-养殖动物之间的平衡,多补有益菌。
d、在预防和处理底热的过程中最好是通过人为的增大溶氧、加大水体对流,加速能量流动等辅助措施进行,而不是任由其自然发生。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利洋“白加黑”组合,既能够改底、增氧,又能够解毒、降温;当然,如果你想通过人为方式去打破水体温跃层的话,选用利洋“速解安”是个很不错的产品;补菌就不用细说了,“利菌多”好用大家都晓得。

5、案例分享

福建东山陈老板土池精养南美白对虾,面积5亩,平均水深1.2米。三台增氧机(一台1.5KW、一台0.75KW风车式和1.5KW叶轮式)。
2014年7月11日,池塘未清理,直接老水补苗16万,之前的大虾还有两百斤左右,0.75KW的增氧机只开一台,7月初持续高温南风天气,老塘池底发酵厉害。
2014年7月24日-25日,风向由南风转东北风,温度下降。
2014年7月26日,早上五点半,发现很多小虾苗浮头,并且体表发白、游动缓慢,这是典型的由于天气转凉导致的轻微返底。马上打“速解安”2包,半小时后虾苗逐渐下沉并恢复正常。
之后定期使用“白加黑”组合改底预防,7月底台风“麦德姆”来袭,转北风也没有出现返底缺氧的问题。
分析:本案例介绍,上一造养殖过程中,池底留有大量粪便、残饵、水生生物的尸体,持续高温,池底发酵厉害,降温转风,出现轻微返底,小虾苗中毒缺氧浮头。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