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方俊华
 
根据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和消耗对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来满足养殖鱼类的需要。
1、彻底清淤消毒。水中溶解氧主要消耗因素不是鱼类和水生生物,而是水中与底泥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作用的消耗,一般鱼消耗12~15%,而淤泥消耗的氧量占40%以上。因此彻底清除河底淤泥,可以大大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溶氧消耗量,从而间接增加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有利于鱼类摄食和生长。因此,生产中我们一般留淤泥厚度为10~20厘米,并彻底消毒和暴晒1~2个月。
2、培养良好水质。有资料表明,在晴天无增氧的精养池塘中,水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占池塘一昼夜产生的氧气总量的90%,而空气溶解的氧仅占10%。具体可采取:
(1)、经常注入新生水,增加水中溶氧量,淡化有害物质。适当排放老水,降低污染程度,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2)、定期消毒、适度施肥、添加各种有益微生物。
3、合理适时开启增氧机等人工措施增加溶解氧。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底层预埋管道,利用空气压缩机充气增氧。此方式适合全天候采用,有盘式微孔增氧、条式微孔增氧。盘式微孔增氧:每亩水面,一般在水底预埋5~10盘式微孔盘,根据养殖品种和养殖产量来相应调整微孔盘的数量,如河蟹、鳜鱼等则可多设,反之可相应少设;条式微孔增氧:是每亩设10~20微孔管道不等,每个管道长10~20米固定在池底。目前有些河蟹、青虾养殖户采用了条式多点全池微孔增氧技术,使得整个池塘的溶解氧水平更均衡。一般每亩配功率0.2~0.3千瓦电动机不等。
(2)、把表层高溶氧水换到水底。可采用三种方式:A、抽表层高溶氧水向底层输送。此方式可以向塘内进行,也可以在塘与塘之间进行,每公顷水面装2套设备。每套设备配一台抽水机,选一个表层取水点和5个水底管道出水口,出水处带压力喷出为佳。宜选择晴天11~15时进行。B、每公顷(15亩)水面装3台叶轮式增氧机,晴天中午(12~14)时开机1~2小时,把表层溶解氧交换到水底,向底部增氧。C 、抽底层低溶氧水向空中或表层喷洒(也称射流式增氧),促进上下水体交换,此方式适宜在晴天白天进行,每公顷(15亩)水面可设4个抽喷作业点。特别注意的是:以上三种方式不宜在光合作用弱或无光合作用时段进行,因为上层溶氧降低后如得不到补充会导致整个水体缺氧甚至于“泛塘”。
(3)、直接向水底施用增氧剂如过氧化钙、过氧化氢等(严重缺氧浮头时采用)。
4、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吸收有机物,减少有机物的分解耗氧。在精养高产肥水塘可种植水花生、水浮莲等,河蟹池中种植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中过量的氨氮和其它无机盐养分,调节净化水质,有利溶氧量稳定,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
5、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控制投饲量。阴雨、或气压低,无风等情况下,会加速水体中溶解氧的失衡,导致水体缺氧,这种情况下应减少投饲量,以降低鱼类对溶解氧的消耗量,这样就间接降低了鱼类缺氧的风险。
总之掌握水中的溶解氧的规律,熟悉养殖过程中溶解氧的主要消耗对象及解决缺氧的对策,对于正确组织养殖生产、改进技术、夺取高产、高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溶氧是决定池塘养殖产量和效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