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模式搞水产养殖,实现效益“1+1>2”
361
切换pc版

通心社记者  徐健

“鱼稻共生系统”是我国南方一种长期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在稻田中养鱼,有的地方还发展为“稻鱼鸭共生系统”。不久前,浙江农业大学和中国水稻所联合研制出来的一种有机稻新品种,非常适合水生,且稻粒饱满,产量极高,为池塘“鱼稻共生”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发展契机。

除了长期发展的“鱼稻共生”模式外,我国目前还存在着“虾稻共生”、“虾鱼共生”等模式,这些“共生”养殖模式,无一例外都是利用农业生物自身的特性,用混养的方式,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鱼稻共生的好处何在?

在浙江鹅湖镇的一家农场,有着这样一处“鱼塘有机稻种植基地”,不但能收割稻谷,还能收获鱼、蟹等。在池塘里种水稻,这在中国历史上早有记载,那这里的“鱼稻共养”有何新奇呢?据介绍,此处种植的水稻是浙江农大和中国水稻所联合研制出来的新品种,非常适合水生。普通的水稻最多长到六七十厘米高,一个稻穗只有一两百粒稻粒,而这种稻长到1.5米,随手拉一个稻穗下来,粗略数一下稻粒足有600粒。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那么这种“鱼稻共养”模式的优势在哪儿?据记者了解,经过6月插秧、7月放苗,鱼、虾、蟹会觅食水稻田间的害虫和虫卵,能大大降低虫害,那么水稻生长全过程就不需要再打农药了。同时,螃蟹排出的粪便又能成为稻子的肥料,而且爱“横行”的螃蟹施起“肥”来比人工均匀多了。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原理,可以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还可以提高水稻的身价和水产品的质量,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外,池塘里除了养蟹,还可以另外养殖沙塘鳢(土婆鱼),实现稻、鱼、蟹三丰收。同时,这种“共生”养殖模式全程生态有机,养殖出来的鱼跟蟹质量上乘,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鱼、虾、鳖共生  效益增收七八倍

除了以上提及的“鱼稻共生”的模式,“虾稻共生”又是一种新奇的养殖模式,浙江省德清县有农户在自己的水稻田套养青虾,一来水稻能促进虾的快速生长,虾可以帮助水稻除虫害。二来,盛夏高温,密布的水稻是虾遮荫的好去处。危害水稻的害虫无需喷药,都成为了虾的口中美味,这是一种不喷药、不施肥的生态栽培模式。采用这种“虾稻共生”养殖模式,水稻与虾之间形成合理的生态平衡,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解决了稻鱼争地的矛盾,实现虾肥稻香的生态双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不仅如此,这位农户还创造性地在稻田里放养甲鱼,每亩稻田放20只。由于甲鱼纯靠吃小虾长大,其肉质极好,可卖到388元一斤,青虾也比市面上普通的虾贵出许多,达到70至80一斤,其种植的有机大米达到十块钱一斤。这样下来,一亩水稻田就有15000元的效益,比其他纯种水稻的农户高出四五倍。

“对虾+石斑鱼”  提产量增效益

随着石斑鱼养殖量与日俱增,石斑鱼的成鱼价格相对以往的“高身价”有所下降。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益成为石斑鱼养殖户不断谋划的新出路。海南省有养殖户在长期摸索和试验中总结出了一套对虾和龙胆石斑鱼混养的养殖模式。这种混养模式以龙胆石斑鱼为主,按照亩产7000斤的标准使用高位池养殖,同时混养一些南美白对虾,密度大概3万尾/亩。

为什么要在石斑鱼养殖塘里放对虾呢?据该养殖户介绍,一是对虾可以吃掉水中的蚂蟥,起到预防鱼病的作用;二来对虾可以食用鱼类的排泄物,并清理池壁的青苔,有助于水质稳定。由于今年石斑鱼价格相对低迷,这种“虾鱼共生”模式既能保证石斑鱼的产量,又额外增加很多的对虾收益,一举两得。有人疑惑,石斑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混养不会捕杀对虾吗?怎么保证一个好的产量?一般来讲,达到10斤以上的大鱼是不会吃小虾的。而此混养模式是基于养殖大型龙胆石斑鱼,在实际操作是用一个网隔开养殖池1/4的空间,这个网只允许对虾通过,石斑鱼无法通过,这样也方便出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用网隔开石斑鱼和对虾的养殖区域

这种混养模式养出来的对虾肉质结实,口感浑厚,可以直接做成刺身,非常受市场青睐。作为高档名贵鱼的石斑,其存活率大大提升,一举两得。

其实,“共生”养殖在我国农业历史上源远流长,其模式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无论是“鱼稻共生”,还是“鱼、虾、鳖共养”,或者“对虾+石斑鱼”的模式,都是利用农产品自身的生物特性,在同一个生态养殖系统之下共同生长,这种“共生”,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互相促进,效益成倍增加。对于我们养殖户来说,增产增收的养殖模式,未尝不可以尝试一下。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