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水体中这些溶氧“盲点”,你敢说会养鱼?
793
切换pc版

溶解氧在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性,除了表现为对养殖生物有直接的影响外,还会影响到水体微生物的生长,甚至对水中化学物质的形态有重要影响,因而又间接影响到养殖生产。

一、溶氧的重要性

1、溶氧对养殖生物的直接影响

养殖生物为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呼吸。其呼吸耗氧速率与各种内因(种类,年龄,体重,性别,食物及生活史)、外因(溶氧、二氧化碳、pH、水温等)有关。很多养殖户都知道,若水中溶氧量偏低,鱼虾就会游向水面,呼吸表层溶氧,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浮头”,若这时候仍不采取措施急救增氧,可能会导致鱼虾大量死亡。但可能有些养殖户并不知道,当水体中溶氧量偏低,虽未达到窒息点,不会引起鱼类的急性反应,但会引起慢性危害,导致鱼虾摄食量减少,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滞,体质下降易得病,我们称这一现象为“亚缺氧”。因此,很多养殖户反映自己养殖的品种长不大,不吃食以及生病等问题都可能是亚缺氧导致的。

2、溶氧对水体微生物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藻类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是在夜间,藻类在没有光合作用的情况下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若是溶氧不足,夜间极有可能发生倒藻。

溶氧也会对水体中的菌相产生影响,在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有益菌芽孢杆菌等都是好氧菌,若是水体中溶氧不足,它们就没办法发挥作用,甚至因为竞争抑制被厌氧有害菌代替了原来的优势地位,这样,养殖动物就容易得病。

3、溶氧对水质化学成分的影响

在溶氧充足的水体中,有机物氧化较完全,最终产物为CO2,H2O,等无毒低毒物质;但若是水体中溶氧不足,有机物氧化不完全,就会产生有机酸及胺类有害物质,亚硝,硫化氢就是溶氧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当养殖水体环境中亚硝,硫化氢偏高的时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增氧。

二、影响溶氧的最重要因素

藻类是养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浮游生物,水色好坏其实就是反映了水体中藻类的优劣程度。良好的藻相,往往代表了养殖已经成功了一半,而藻类不仅是鱼虾的额外饵料和营养的来源,更是水体中溶氧的重要来源。藻类白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至少占了水体中总溶氧水平的70%,另外的30%来自于大气氧分压。

很多养殖户认为,只要多开增氧机,一定不会缺氧,这是一个必须要纠正的观念,一旦倒藻,就算是24小时开增氧机,水体的中下层一定会处于亚缺氧甚至是缺氧状态。

因此,要保证水体中时时刻刻有充足的溶氧,首先要做的是培养一池优异的藻相,同时要保证水体在水平和垂直上有充分的交流,而这是涌浪机和水车式增氧机的最重要作用。

三、寻找水体中的溶氧“盲点”

盲点一:增氧重心

很多养殖户认为,只要开着增氧机,塘中的水体就不会缺氧,殊不知,这是一个错误观念,大量的研究测试结果说明,要保持水体中较高的溶氧水平,更重要的是实现均衡增氧,维持一个优良的藻相,就像一个利用光能增氧的氧气泵,只要合理利用增氧机的搅水功能,就能实现全塘无死角的增氧。在实际养殖研究中,通过对两个塘的溶氧情况进行了测量,一个是倒藻过后增氧机24小时开启的塘口,一个是藻色旺盛,停开增氧机6个小时的塘口。

两个结果相对比显示,倒藻塘中溶氧值比藻色旺盛塘中的溶氧值少了将近一半,由于所测溶氧值为塘口池边的溶氧值,根据以往经验,倒藻塘中部底层溶氧可能是会比较低的,虾在晚上可能会有浮头的危险。

盲点二:增氧机的作用

很多养殖户单纯地认为,增氧机的增氧原理就是加大空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通过拍打水面使空气更多地进入水体中来实现增氧。殊不知增氧机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促使水体交换,形成上下和水平之间的对流,而这一点才是实现养殖池塘均衡增氧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增氧机的合理布局就显得特别重要。

1、水面小于8亩的池塘

针对一些小面积塘口的布局建议是在塘口中央放一个叶轮式增氧机,在任意一条对角线的两端各放一台涌浪机机,如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样就可以通过涌浪机实现水平的水体交换和增加溶氧,通过叶轮式增氧机实现水体上下水层的交换,还可以打破水体中的温跃层,防止底层缺氧,夜晚开启两台涌浪机即可保证溶氧的充足。

2、水面在8亩以上的池塘

针对一些水面面积较大的塘口,建议在塘口中央放一台涌浪机,在两边各放一台叶轮式增氧机,对角线各放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如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个布局通过两台叶轮式增氧机,使水体的上下水层交换更加充分,同时通过添加水车式增氧机使塘中水平方向上的水流流动范围更大,夜晚可以开启水车来实现增氧。

盲点三:底质不同造成的溶氧盲区

当以上两点都做好以后,如果你认为塘中的溶氧就能达到均衡,那就错了。苏州通威技术部对一个池塘的溶氧情况进行了仔细排查,增氧机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发现即使水色很好,池中的溶氧值也存在盲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另外,还在池中20个方位点测了溶氧值,根据相似性大致划分为5个区域,池边的溶氧值最高,能达到12mg/L,但在池中间的区域4却只有5.7mg/L的溶氧值,处于对称轴上的两个区域3和5在溶氧值上也有一定的不同。

根据该塘口养殖户阐述,池底不是平整的,而是有高有低,因此地势低的地方由于水体的流动,容易积累比较厚的底泥,特别是池塘中间,而底泥越厚,那里的耗氧量就越多,就会造成塘中溶氧不均衡的情况。

而养殖户平时在使用底改产品和高氧产品时就可以根据事先检测到的溶氧盲区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底改和投放高氧,这样既有较强的目的性,产品使用效果好,并在应急的情况下避免全塘使用某些动保产品,而是针对溶氧盲区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养殖成本。





来源:通心粉社区 
作者:苏州通威技术服务部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