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苗种高产技术简介
519
切换pc版

 
  近几年草鱼苗价格一直比较高,但据笔者了解许多草鱼苗养殖户每年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草鱼容易发病且难以防治,许多养殖户放苗密度低,产量低导致效益不理想;二是有的养殖户一味追求高产,盲目加大密度而疏于管理,对鱼病防治不到位而使鱼病暴发,控制不力导致损失惨重甚至有的绝收。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笔者体会到要饲养好鱼苗,养殖户不仅技术水平要高,而且操作要精心,工作要勤奋细致。笔者多年以来一直养殖草鱼苗,平均亩产在四五千斤,纯利每年每亩近万元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介绍一下草鱼苗高产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1.池塘条件草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3-5亩左右为宜,池深2~2.5米,池形东西走向,环境安静,四周无高大树木及建筑物,便于渔池采光、通风。池岸整齐,堤坝牢固,池底平坦,保持淤泥10~20厘米深,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池塘保水保肥性好,便于拉网操作。池塘水源稳定可靠,进排水方便。电力、排灌机械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2.放苗前准备 

清塘  最好干水清塘,每年鱼苗销售完后把水抽净晾晒两个月左右,亩用生石灰150千克或漂白粉4~5千克,调节池水PH值,杀灭病原生物。清塘20天后即可放水。

肥水  在夏花放养前10天左右加井水1米左右,然后在饵料台下方堆施发酵腐熟好的有机肥料500千克左右,这样可保证在夏花下池后饵料台附近有大量的轮虫等饵料生物,便于驯食夏花更早的上饵料台。有的养殖户喜欢放苗前半月左右用有机肥全池泼洒肥水,这样肥水后可以培养大量轮虫供夏花摄食,但不利于鱼苗早上料台,到后期一般比前者养的鱼苗偏小些。

3.放养模式  选择体质好的夏花,亩放草鱼夏花15000~25000尾,鲢鱼夏花2500~3000尾,花鲢夏花500尾,鲤鱼或鲫鱼夏花1000~1500尾。(好种才能产好鱼。选择优质的草鱼花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购的草鱼花的亲鱼体,其体重要符合要求,同时了解有否带病、催产时的成熟度、催产用药量是否严重超标。最可靠的还得直接检验鱼花质量,可以把已从孵化环道移出在暂养网箱中的鱼花,在网箱下风处取出一盆仔细观察,好的鱼花赶码要规格比较整齐一致,体色正常,平游活动迅速,活泼自如,无畸形。切勿把那些劣质苗购回,否则难以养殖成功。)

4.投喂管理  鱼苗下塘几天后,水中早期培育的饵料生物就会供不上,这时要及早用人工配合饵料来投喂。一般鱼苗没有经过训练不能很好的上饵料台。因此保证百分之九十多的鱼苗能够上料台就很重要。开始训练鱼苗时可以根据鱼苗在池边觅食的习性把鱼种料用水泡后双手攥成球状每隔两米放在鱼池浅水处,然后每天在离料台最远处从两边逐渐减少在池边堆料的堆数,同时加大在料台的投喂量,使鱼苗从全池分散觅食逐渐集中到料台摄食。同时每次在料台喂食前敲打料台,使鱼形成条件反射,每次喂食前一敲打料台鱼便来摄食。投喂次数从开始的每天十次到以后的六次或四次。训练鱼苗摄食要有耐心,这个过程一般要半个月左右。鱼苗上料台摄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苗是否整齐,产量的高低。

5.水质管理  鱼苗入塘时池水深度0.7~0.8米左右,培育7-15天时,池水深度增加至1米。培育20-30天时,池水深度增加至1.2米。培育40-45天时,池水深度增加至1.5米。培育2个月时,池水深度增加至1.8米。进入秋冬季池水深度控制在1.8~2米左右。

放苗前一天要进行试水,因为这时的水生生物比较单一,数量不大,所以水质变化比较大,尤其PH值变化较大,可以用醋精或生石灰进行调节。这点很重要,会影响鱼苗下塘后的成活率,一定要引起注意。放苗时,池水透明度30厘米以下,之后适当追肥,控制池水肥度。夏季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30厘米左右,秋季保持在35厘米左右。草鱼喜欢比较清瘦的水质,所以养殖过程中一般不必施肥或少施磷肥即可。在中后期可定期全池泼洒EM菌来进行水质调节。

(1)        水质调节

①草鱼乌仔或夏花进塘,为食性转化前期,摄食浮游动物为主的天然饵料,水质一定要肥,透明度掌握在30厘米以内,可按鲢鳙鱼种培育水质调节方法进行。

②草鱼种体长在125px~200px阶段,为食性转化阶段,要适当肥水,水位可控制在1.2米~1.5米,该期投饵量不大,保持池水有一定肥度,注水不可太勤,一般10天注水1次。

③草鱼种体长达200px~250px期间,是食性转化后阶段,此期间不可肥水,除投喂适口青饲料和精料外,一般每7天注水1次,池水水位要达到1.5米~1.6米。

④草鱼种体长达275px~325px期间,此时已进入秋季,水温逐渐下降,鱼群密度大,水质容易过肥恶化。故也要经常注水,改良水质,一般每5天~7天注水1次,每次0.2米~0.25米。

⑤在草鱼种培育的中后期,投饵量大,为保证良好的水质,要定期测试池水PH值并加以调节。一般每7-10天施1次光合细菌,用量2毫升/米3。

5.投饵全价配合饲料的营养搭配,投饵量,投饵技术等是大规模草鱼种培育的重要生产环节。
  (1)草鱼种对饲料的营养需求草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不一样。鱼种培育阶段配合饲料营养参数:粗蛋白≥30.0%,粗脂肪≥5.0%,粗纤维≤8.0%,粗灰分≤13.0%,赖氨酸≥1.5%,蛋氨酸≥0.6%,可消化能≥2500kcal/Kg。
①蛋白质要注意饲料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平衡,赖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饲料蛋白源分动物蛋白源和植物蛋白源,动植物蛋白比例以1∶1.5为佳。
②能量鱼类对蛋白的需求随饲料中消化能的多寡而异,提高饲料的可消化能,可节约蛋白作为能量的消耗。草鱼的草食性决定了草鱼对脂肪利用率较低,饲料中脂肪添加以不超过7%为宜。因此,草鱼应以淀粉作主要能量来源,稻谷、玉米、麦麸等都可作为草鱼的能量饲料。
③维生素由于一些维生素在水中稳定性差,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损失,一般添加量都高于理论需求量。
④矿物质草鱼幼鱼矿物质需要量为(mg/100g鱼体/日):钙32.6~36.7,磷22.1~24.8,镁1.8~2.0,锌0.44~0.50,铜0.02~0.03,钴0.04~0.05,铁4.1~4.6,碘0.005~0.006,锰0.04~0.05。
  草鱼种配合饲料可适当添加黏合剂、诱食剂、酶制剂等非营养性添加剂,应考虑饲料的适口性和安全性,提高饲料利用率,保持鱼类最佳生长性能。
  (2)鱼种培育阶段的营养搭配根据草鱼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要求不同这一特点,应掌握以下原则:体长5厘米前,饲料中蛋白含量要达到40%~45%;体长6厘米~7厘米时,饲料中蛋白可降至35%~30%;体长10厘米后,饲料蛋白可降至28%~25%。以上是草鱼种最佳生长速度的蛋白质含量,若从生产成本和最佳经济效益看,饲料蛋白质含量可适当降低。饲料应适量添加矿物盐(无机盐类)、维生素等添加剂。
  (3)投饵技术与投饵量①投饵方法根据鱼种规格选用不同粒径配合饲料投喂尽量投喂青嫩饲草。草鱼乌仔下塘后,即可投喂芜萍,鱼种体长达125px可投喂小浮萍,达200px后,可投喂紫背浮萍。细嫩水草和切碎幼嫩陆生旱草,用量如下:体长75px~125px鱼种投喂芜萍每日每万尾投喂20公斤~40公斤,125px~200px鱼种投喂小浮萍每日每万尾投喂75公斤~100公斤,200px以上,投喂紫背浮萍、嫩水草和切碎的幼嫩陆草。
  投喂方法。鱼种培育前期,配合饲料全池均匀投撒,后期掌握“四定”、“三看”原则,形成条件反射。
②投饵次数乌仔下塘至体长125px阶段,每天投喂配合饲料6次,以后可减少为每天4次,青饲料日投2次,原则是第二日晨略有剩余为度。
③投饵量乌仔下塘至体长125px阶段。以肥水为主,投喂芜萍,配合饲料日饵率为20%~15%。
  体长125px~200px,是草鱼食性转化阶段。除投喂芜萍、小浮萍外,并投喂相应粒径的配合饲料,日投饵率为10%~15%。
  体长200px~300px,是食性转化后阶段,投饵应青料与精料并举,配合饲料日投饵率为7%~10%。
  规格在体长300px~350px阶段,主要投喂粒径2.5mm配合饲料,间投水、旱草,配合饲料日投饵率为3%~6%。
  在确定投饵量时,应准确估测草鱼苗种的成活率。
6.鱼病防治草鱼疾病的防治是草鱼种培育成败的关键,除调节好水质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饲料要新鲜,不投发霉、变质、腐败的饲料。
  (2)及时清除池边残草、废弃物、死鱼等。
  (3)多投喂含Vc丰富的青嫩草,配合饲料中Vc含量不低于600mg/kg。
  (4)青饲料投在饲料框内,投饵台周围经常用漂白粉等药物消毒,饲料台、框可定期挂药袋消毒。
  (5)鱼病易发季节,每隔20天左右投喂药物饵料3天~5天(治疗时5天~7天),池水每月用1克/米3漂白粉或0.2克/米3二氧化氯消毒一次。
  (6)坚持生态预防与药物防治相结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的原则。注重利用有益生物制剂改善池水水质和池塘环境。  
 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由于草鱼是多发病鱼,特别是1、2龄草鱼常发生“肠炎、烂鳃、赤皮、出血”等4病,因此,要认真掌握其特性,把握好关键性的技术措施,以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2、养鱼先养水。能否培育好水质,是养鱼者的基本功,通常在消毒后 20天左右,毒性已基本消失。如比较肥沃的池塘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池内开始繁殖众多浮游生物,水色呈银灰色,堤岸四周随处可见成群结队小浮游动物。这时正是投放鱼花的火候最佳时期了。如池水无上述的现象出现,或者还是清汤白水,那就不必急于投苗,每亩施以较好人粪尿5担,再过数天 水质已肥爽,再投苗。在投苗的前一天,还要进行试水,可以把网箱直接吊挂在该池塘内,然后投入少量鱼花等待 1天后,仔细观察有无死亡;也可以把几十尾小白鲢直接放入池内1、2天后,看其有无死亡,如无死鱼方可说明毒性已消失。同时还得测定池塘与装苗的水温是否相符,如相差超出3℃还得进行调节,使二者温度已基本相同,方可放心投放,确保万无一失。

  三、精心勤劳,科学管理。

1、勤则天下无难事。鱼花下塘后每天至少得坚持早、中、晚3次全面巡塘,在池塘四周可随处观察到苗的吃食及活动情况,及时准确掌握池塘的全部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万事开好头。在投苗1周内鱼花还十分娇嫩,各方面的抵抗力还很差,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适宜鱼花的生活环境,把握水质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如果水色已退,浮游生物很少,应及时多投豆浆或粪肥。不要等发现鱼苗停滞不长时才分析原因,采取对策,那为时已晚。

3、合理投饵,谨防泛塘。饵料是鱼苗生长的基本物质保证,合理适量的投喂人工豆浆等饲料,一般每天分上、下午各1次,并随着鱼苗的长大逐渐增加投饵量。除此之外,培育肥水繁殖大量的天然饵料,使之成为鱼苗的优质饵料。刚下塘的鱼苗食性还未转变,更主要的是摄食天然饵料。一般刚下塘的苗种都是以肥水为主,培育小型浮游生物。所以,培养好水质是初期的重要工作。投喂豆浆只一小部分被直接吃食,更多的还是起到肥水作用。经10天左右培育,已经有部分开始在改变食性,此时要适量投喂些萍莎和小浮萍进行诱食,青饲料注意洁净新鲜,严防病从口入。同时密切观察池塘的溶氧情况。池内缺氧浮头严重时,应及时加注新水。碰到闷热天气又突然下雷阵雨,池内上下层水对换,大量的残渣从池底涌出水面,鱼苗减食或基本停食,这种情况很容易诱发泛塘,碰到此情况立即注入清新水,排出至少30%的老水,切勿掉以轻心,以免前功尽弃。

4、及时分类分塘管理。鱼苗经1个月左右的培育,食性早已经转变完成,规格均在3、 4厘米左右,此种标准也就是夏花鱼苗了,除了部分出售外,此时池塘就显得相对拥挤,活动空间变小,就必须分塘管理,只留每亩约1万尾左右的夏花继续培育至冬春片鱼种。在分塘的前2天,要进行拉网适应性锻炼,操作要轻快敏捷、默契配合,尽可能的减少人为造成刨伤。

  四、鱼苗的秋冬管理。

  经分塘后的夏花池塘密度已较小,饲料应以青饲料和商品饲料相结合,水质也应该转变到清新高溶氧了。在防病方面,一般按常规的消毒法进行。秋后鱼长半,此时水温适宜饵料系数低于夏季,仍然严格上、下午各投饵1次。经几个月的精心养殖后至冬天,鱼苗都基本达到10~20厘米的冬春片鱼种。进入冬天,气温很低,因鱼是变温性动物,所以食量明显减少以至停止,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已处于冬眠期。在每年元旦前后都是投放鱼种的好季节,如暂不投放,把鱼种并在较深的池塘越冬,等待春天投苗即大功告成。

   掌握溶氧,应对变化

    饲养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优劣是池养鱼类能否生存、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条件。要想使高密度鱼苗发塘取得高产高效,在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把饲养池水体中溶氧量放在与水同等重要的位置。具体方法是:看水施肥,适时调水,掌握溶氧及时开机。使饲养池水体中的溶氧值始终保持在4.5毫克/升以上。

    加强巡塘,务实管理

    不论饲养何种鱼类,巡塘是饲养者全程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事情。鱼苗发塘后每天都必须坚持早、中、晚至少3次巡塘。观察池鱼活动,密度与生长情况,池水水质有无变化、溶氧值数如何、水位是否适宜,及时打掉岸边及池内杂草、清理敌害生物及池水中的污物、保护饲养池环境卫生。在观察中一经发现异常,要立即采取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给予解决,要及时写好池塘日记。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笔者体会到要饲养好鱼苗,饲养者技术水平要高,操作要精心,工作要勤奋细致。现将高密度饲养鱼苗至乌仔阶段,提高成活率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仅供饲养者参考。

    清理池塘,施药消毒

    凡准备用作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应做好及时严格彻底的清整、消毒。采用退水清塘法及干塘后立即施药法。所用药物要因塘而异,施药及时,突出重点,洒药均匀,操作细致,在施药的同时,用拉耙翻动池底淤泥,把药物混合于淤泥之中,以达到彻底灭菌除害的目的。在早春对第一次清整的池塘,施药后需经4天~5天的通风晾晒即可注水。

    适时注水,及时施肥

    在鱼苗(水花)发塘前的6天~7天就应往饲养池注水,在注水时要用80目以上的筛绢网布严格过滤,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注入池中。饲养池注水应在鱼苗发塘前5天~6天,按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施确实经过彻底发酵的自制混合粪汁10担~12担(折合鲜粪80千克~96千克)作为饲养池的基肥。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