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斑点叉尾鮰的主养试验
607
切换pc版
  为调整本地区养殖品种,优化养殖结构,提高池塘养殖效益,陡河水库渔场于2005年7月初从湖北武汉引进斑点叉尾鮰乌仔5万尾.通过2年的生产实践,在引种,苗种试验和,成鱼养殖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现将成鱼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4.5亩,水深2~2.5米,池底平坦,底部淤泥厚10厘米左右,注排水方便,配置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自动投饵机一台,水源为地下水.

  2.池塘消毒
    鱼种放养前7~10天注水20厘米左右,每亩生石灰150千克;先将生石灰分放数小堆,待生石灰乳化后,迅速全池泼洒,不留死角.

  3.鱼种放养
  鱼种取自本场从武汉引进的斑点叉尾鮰乌仔经一年育成的一龄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池塘消毒7天后注水1米左右,4月16日放养规格为36克/尾的斑点叉尾鮰鱼种9000尾.平均亩放2000尾.4月26日搭配放养规格112克/尾的鲢鱼种900尾. 146克/尾的鳙鱼种270尾.鱼种下塘时用5%食盐水浸洗3~5分钟. 

  4.水质调控
  每3天注水一次,每次的注水量为20~30厘米,每2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1/3.一般黎明前5~7小时开增氧机,在高温季节每日中午开机1~2小时,尤其闷热.阴雨天气要增加开机实践.试验期间水深保持2.0~2.5米.透明度20~30厘米.容氧大于4毫克/升.

  5.投饵
  斑点叉尾鮰鱼苗阶段已经进行了吃食训化,鱼种入池3天后开始聚群,可以正式投喂颗粒饲料,4月份每天投饵2次,时间为9:00.15:00   5月份每天投饵3次,时间为8:30 13:00 17:30   6~9月份每天投饵4次,时间为7:00.11:00.15:00.19:00.   10月份投饵次数,时间和5月份一致.投饵量要根据鱼体大小(每隔15天进行一次体重测试),水温变化,天气及鱼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控制在鱼体重的1%~4%.颗粒饲料为本场加工,配方组成:鱼粉15%.豆粨25%,菜籽粨15%.玉米10%.麸皮25%.次粉10%,维生素及无机盐.蛋白质含量29.3%.

  6.病害防治
  试验过程中以预防为主,7~9月份每隔15天左右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亩用量15千克.

  二.试验结果
  本试验从2006年4月16日~10月25日,历时193天. 1.产量情况   总产商品鱼5425千克,亩产1206千克.其中叉尾鮰8658尾,成活率96.2%.平均出塘规格526克/尾.最大个体938克. 3.饲料系数   本次试验共投喂颗粒饲料7833千克,饲料系数为1.85.

  三.效益分析
  养殖期间共投入成本36849元,其中鱼种费14217元,饲料费17232元,人工工资1800元,水电费1600元.塘租费1500元.其他500元.2006年销售价格:斑点叉尾鮰13元/千克.白鲢2.4元/千克,鳙鱼5.6元/千克.总产值62294,获利25445元,亩获利5654元,投入产出比为1:1.69.

  四.小结与体会   

  1.本次试验斑点鮰净增亩产940千克.养殖产量较高:斑点叉尾鮰喜食颗粒饲料,原料来源易解决:在亩放养密度高达2000尾的情况下,没有出现浮头和病害现象,比较适合北方地区池塘精养.

  2.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叉尾鮰亩获利达5600元.当年获利情况是养殖鲤鱼的3~5倍,这对改变鲤鱼养殖经济效益下滑的状况具有示范作用. 

  3.科学投喂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斑点叉尾鮰抢食性不如鲤鱼,鲫鱼强,饲料投喂应安排责任心强的人员专门负责,较饲养鲤鱼鲫鱼投饵机每次出料量要少.投喂时间要适当延长,确保饲料的利用率. 

  4.斑点叉尾鮰较鲤鱼,罗非鱼易捕捉,第一网起捕3475千克,上网率76.3%.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次拉网后必须当日清塘捕捞.隔夜可引起存塘鱼的死亡. 

  5.本试验因放养鱼的规格不大.建议鱼种放养规格达到50~80克/尾.增大商品鱼的出塘规格,经济效益会更加显著.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