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是目前美国饲养规模最大的淡水鱼类,也是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中的一个优良新品种。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在虞城县北部的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中进行了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为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推广养殖斑点叉尾鮰起到了示范作用。
    
一、池塘条件
    
用于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池塘位于黄河故堤南侧的低洼盐碱地上,为1998年开挖的土池,每个池塘面积约为6亩,东西走向,深2.5m,池底平坦、无淤泥,池塘保水、保肥性能好,进排水方便,且每个池塘配备有增氧机1台。养殖水源为农业引黄用水和地下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pH值在7.0~8.7之间。蜀湖努力打造叉尾鮰第一品牌!
 
    二、清塘与肥水
 
    鱼种下塘前15天(3月中旬),用100kg/亩的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并在清塘后3天~5天将池塘注水至水深1.0m,然后施入经过发酵的猪粪、牛粪等有机肥300kg/亩肥水,以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
 
    三、鱼种放养
 
    为了提高上市商品鱼的规格,要求放养大规格鱼种,且放养鱼种的规格应尽量一致。试验中平均放养规格为56.3g/尾的斑点叉尾鮰鱼种912尾/亩,搭配放养规格为51.5g/尾的花白鲢鱼种320尾/亩,并在5月下旬再次搭配放养规格为105g/尾的罗非鱼鱼种200尾/亩。鱼种放养前,需用浓度为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0分钟。
 
    四、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 
整个养殖过程中,始终投喂斑点叉尾鮰专用的全价颗粒饲料,其粒径根据不同生长时期鱼体的规格而定,投喂次数以水温而定,一般每天投喂2次~3次,日投饵率控制在3%左右,要求每天饲料投喂量依据水温、水质、鱼体大小灵活掌握,并做到阴雨天气、闷热天气、水质变坏及鱼体浮头严重时不投喂或少投喂。年终统计,4月~5月饲料投喂量占全年投喂量的20%,6月~8月饲料投喂量占全年投喂量的60%,9月~10月饲料投喂量占全年投喂量的20%。
    2.水质调节 
水质调节是盐碱地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成败的关键。养殖过程中,采用施肥结合冲水、适时使用增氧机等方法进行水质调节,坚持每隔15天换水1次,每隔15天施肥1次,晴天的凌晨、午后以及阴雨天气、闷热天气使用增氧机,且换水选择在施肥之前进行,每次换水量不低于总水量的1/4,以保持池水中溶解氧充足,水体透明度在30cm左右。施肥以利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为主,用量为150kg/亩,或施用过磷酸钙6kg/亩、尿素3kg/亩,并定期泼洒光合细菌等复合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
    
3.病害防治 
养殖中危害较大的病害是小三毛金藻病、病毒病、肠炎型败血症、小瓜虫病、细菌性烂鳃病等,防治方法有:小三毛金藻病可用全池泼洒硫酸铵使池水呈10ppm~17ppm或全池泼洒尿素使池水呈10ppm~12ppm进行防治;病毒病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病毒灵等抗病毒药物进行防治;肠炎型败血症可用定期投喂含抗菌素的药饵进行防治;小瓜虫病可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溶于水全池泼洒进行治疗;细菌性烂鳃病可用中草药五倍子或大黄加以治疗。
     
五、养殖结果
     
养殖于10月初结束,收获斑点叉尾鮰529kg/亩,平均规格0.63kg/尾;花白鲢152kg/亩,平均规格0.58kg/尾;罗非鱼91.5kg/亩,平均规格0.52kg/尾。平均单产772kg/亩,饲料系数1.86,投入产出比1∶1.5。
    
六、分析与讨论
     
1.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是一种可以获得高产高效的、理想的养殖模式,它对于改变池塘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提高农村渔农收入等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比较适合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推广应用。
     
2.本次养殖中搭配放养了适量的花白鲢和罗非鱼,有利于增进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提高了产量且又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促进了池塘效益的发挥。
     
3.养殖管理根据盐碱地池塘的土质、水质特点,合理施用有机肥和酸性或中性无机肥,不仅起到了肥水的作用,还起到了平衡池水酸碱度的作用,促进了养殖鱼类的快速生长。
     
作者单位:河南省虞城县水务局 河南省商丘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