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苗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直接影响鱼苗培育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鱼苗培育阶段,放养密度为2.5万~3万尾/亩左右为宜(在美国养成同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1.5万~2万尾/亩左右,远低于中国的放养密度);而且要单养,不宜搭养其他鱼类。密度过大,鱼苗摄食不均匀,天然饵料供应不足,生长缓慢;密度过小,会因集群性差,寻找配合饲料困难,同样对生长不利,而且产量较低。在这一点上与“四大家鱼”完全不同。所以,鱼苗培育时不宜采用“稀养速成法”。
    2、鱼苗放养注意事项
    (1)鱼苗必须经过暂养,也就是在卵黄囊消失、主动摄食外界营养之后入培育池,下塘规格应为10日龄以上,全长1.7~1.8毫米。过早下塘,鱼苗活动能力弱,摄食能力差,会沉入水底而死亡;下塘过晚,卵黄囊已吸收完,暂养池天然饵料不足,会因缺乏营养而体质瘦弱,成活率低。
    (2)同一口池最好放养同一批孵化出来的鱼苗;如个体参差不齐,大小之间会相互影响
    (3)鱼苗下塘时,如池水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特别是绿藻过多时,易使鱼苗产生气泡病,应加注新水后再下塘。
    (4)鱼苗下塘前,还要检查清塘药物毒性是否消失。方法是先取池水试养鱼苗,经过几小时试水后,鱼苗生活正常,证明毒性已完全消失方可下塘。
    (5)鱼苗放养应选择气温较低的时间进行,运鱼苗用水应含氧丰富,搬运鱼苗动作要轻柔。鱼苗运至池塘边,可向运鱼容器内缓缓加入少量池水,使水温逐渐一致。池塘水温与鱼苗原生活水温相差不能过大,一般不超过±3℃。
    (6)鱼苗下塘时,应在池塘上风头,将运鱼苗容器打开,使池水慢慢进入,鱼苗自动游入池内,切忌将鱼苗一下子倾倒水中。
    (7)下塘前两天如发现池水表面昆虫较多,可用柴油加机油24:1的混合物按4升/亩的用量进行杀灭。
    (8)放养前还应用密网将清塘后繁殖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和杂鱼清除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