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泰国笋壳鱼市场前景广阔
608
切换pc版
    泰国笋壳鱼,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Oxyeleotrismar鄄moratus),为暖水性经济鱼类,主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最大个体长60cm,重达5~6千克,每尾重0.4千克以上为商品规格。泰国笋壳鱼属虾虎鱼亚目,是肉食、底栖、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喜欢藏于石头缝隙、洞穴中,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食物是小虾、小鱼,养殖水温范围在15~33℃,适宜水温在25~30℃,适宜在池塘、水库网箱及温室养殖。
    泰国笋壳鱼肉质细嫩,刺少,经营养学专家测定,泰国笋壳鱼的肌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3.44%,谷氨酸的含量为氨基酸总量的15%以上,味道特别鲜美。已成为日、韩、新、马等国及我国台、港、澳、粤、沪地区进口的主要淡水鱼产品,产地国出口价10.00~12.00美元/千克,由于产地国单纯依靠从自然资源捕获苗种养殖,资源量的下降造成了市场上的价格上升,2004年上半年500克/尾的鱼,上涨到15.00美元,国内水产市场批发价涨到现在130~150元人民币/千克。目前国内市场消费量在5000吨以上,全部依靠进口,仍不能满足市场消费。1988年,我国就有科研人员从泰国引进笋壳亲鱼,开始人工繁育苗种研究,1999年国家农业部确定为优秀鱼种引进,在广东省试养。
    近十年来,国内未能形成商品性的养殖生产规模,主要原因是进口苗种成活率低,而本土化苗种繁育生产未能形成规模。养殖方式不同于产地国,未能完成泰国笋壳鱼各生长阶段的食物链特性及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等因素,也限制了泰国笋壳鱼在国内的养殖推广和发展。由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农业部“948”项目及三亚断山渔业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星火计划“泰国笋壳鱼全人工繁育、养殖”项目,已成功地突破大量人工繁育苗种和养殖技术关,使这一外来品种已适应了我国的生长环境,为淡水养殖业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名优养殖品种。我国淡水渔业人工养殖产量处于世界首位,泰国笋壳鱼的成功引进,在实施淡水渔业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加速向高效益、产业化的方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泰国笋壳鱼不仅在国内有极大的消费市场,也有在形成产业规模后国际市场的需求,且养殖成本并不高,仅20多元人民币/千克,产出利润率为300%以上。特别应当引起关注的是,在长江流域地区有大量闲置的温室养鳖场,养鳖效益日渐趋低,而这些设施都适宜养殖泰国笋壳鱼,并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可逐步发展成工厂化高密度养殖,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能有效地推动各地淡水鱼类养殖经济发展。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