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带胜在向参观者传授笋壳鱼“养殖经”
■有得有失,喜忧参半
今年45岁的梁带胜真正涉足水产养殖是在2005年,之前他是横栏上下少有名气的建筑“包工头”,在建筑领域打拼了10多年。三年前他将五沙村的近200亩池塘收归名下,建立了横栏镇宏业水产养殖场,将投资领域拓展到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水产业。
2005年11月,他从珠海获得笋壳鱼养殖信息,于是花了20多万元从珠海斗门购进了20万尾5厘米/尾规格的泰国笋壳鱼尝试养殖。不料苗种刚投放下塘,冷空气骤然而至,越冬棚来不及搭建,把鱼苗冻坏了;当时他又没什么养殖经验,20万尾笋壳鱼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学费’太贵了。”他说。
首战失利,梁带胜并没有偃旗息鼓,在遭遇同一“劫难”的另一塘1.8万尾鱼苗由于保温措施到位却安然无恙。梁带胜像抚儿育女那样悉心呵护这批鱼。他加强消毒,重视培育水质,养殖全程用6天左右规格的活鲮鱼苗投喂;还以塘为家,昼夜守望在塘头,随时解决养殖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艰辛的努力终得可观的回报。经过1年左右的养殖,该批笋壳鱼成活率达90%以上,以塘头均价174元/公斤的好价钱被广州黄沙水产市场的鱼贩陈德抢购一空,总收入达52.2万元,扣除成本,亩纯利润18.6万多元。
■把握市场,前景广阔
泰国笋壳鱼以其个体肥硕、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合人们的消费方向,在国际上享有很好的知名度,在东南亚国家享有“国鱼”之称,目前国内市场尚未满足,国际市场空间广阔。
“广东目前还处在养殖推广期,养殖面积约2000亩,主要集中在中山、东莞、顺德等地养殖,中山目前养殖面积仅近400亩。珠三角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经过夏秋太阳的照射,冬天地壳还存留较大的热容量,搭建简易的越冬棚就可以将水温保持在10℃以上,足以维持到来年春暖,这对降低养殖成本、争夺笋壳鱼市场很有利。笋壳鱼养殖周期长、投入大,够胆投入的养殖户不多,因此笋壳鱼近期仍会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应该会稳定向好,价格仍会居高不下。”梁带胜这样认为。
在目前大多数养殖品种效益不景的情况下,梁带胜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倾力发展笋壳鱼这个优质、高效的新兴品种,据他透露,他养殖笋壳鱼,如无意外,到今年底,其成活率达90%以上,亩产量1350多公斤,亩产值近30万元,总产值将实现150万元。此外,他今年还承包了鲫鱼沙的600亩池塘,投入了360多万元对池塘进行高标准综合整治,完善水、电、路、桥设施,并借西江这江好水,扩大笋壳鱼养殖面积200亩,拟投放规格3-5厘米/尾的鱼苗100万尾,仅苗种投入就达120至200万元。
有市场,有价钱,懂技术,成数高,够资本,这更坚定了梁带胜做大做强笋壳鱼产业的信心,对泰国笋壳鱼养殖,他充满信心,成竹在胸。
通讯员 梁锦秋 
稿源:中山日报 2007年4月23日 第 4480 期 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