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鳖产气单胞菌病”,此病主要发生在幼鳖阶段,每年3~6月份为发病季节,这时期,鳖刚过冬眠期,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多,体质下降,通常当鳖抵抗力下降,池中的嗜水产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可能就会趁虚侵入体内,引起感染而发病;水质不良,突然变更饲料,引起鳖的应激反应也会成为发病的诱因;带菌鳖及被污染的池水是主要传染源;此病可能经消化道感染。
    1.诊断
    病鳖对外界应激敏感性降低,行动迟缓,不吃食,喜欢钻入泥中,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鳖颈部充血,脖子呈龟纹状裂痕或充血肿胀,颈部皮肤溃烂,不能缩入壳甲内,腹甲部出现红斑,口鼻流出血水,有的眼睛失明,爬上岸呈昏迷状态,四肢的皮肤糜烂,直至死亡;解剖观察,肠道无食物,肠粘膜明显充血,肝脏淤血发黑,口腔及咽喉出血、糜烂,且有大量块状淤积分泌物。依据上述观察、检查结果,可初步诊断为“红脖子病”。
    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分得纯种后,可用嗜水产气单胞菌嗜水亚种的免疫血清做平扳凝集反应或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若为阳性,即可作出确诊。
    2.防治
    ①在疾病流行季节,尤其要加强饲养管理,稳定饲养条件,定期换水,可每月用土霉素拌饲料投喂1~2次,每次连喂3天;②用每立方米0.3克的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③重病可每千克体重腹腔注射硫酸链霉素20万单位,1周内可痊愈,如未痊愈,可再注射1次;④商品鳖或亲鳖患此病,可腹腔注射庆大霉素,剂量为每千克鳖重用10~12万单位,有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