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常见病疖疮病烂疮病的诊断
730
切换pc版
 
    又名烂疮病,常见鳖病之一。

    一、病原

    大多数文献书籍记载,疖疮病病原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此菌名为1974年定名,现名为豚鼠气单胞菌(陆承平,1992)。肖克宁等(1991)认为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

    二、流行情况

    疖疮病是最常见的鳖病之一,全国均有发现。此病危害各个年龄段的鳖,常常引起大批量的死亡。鳖体越小,引起的后果越严重,体重20克以下的稚鳖发病率可达50%,死亡率100%。全年均可发生,室外池暴发期为5~7月份,控温养殖以10~12月份流行最为严重。

    三、病症

    1.稚鳖症状:发病初期,可见病鳖颈部、裙边、四肢、背腹甲表面长出1个或数个白色肿块,逐步向外突出扩散,向外凸出,有时周围有充血,最后像用针刺了一下破裂,可挤出脓状物或豆腐渣样物,有腥臭气味。随着病情发展,脓疱自行破裂,留有一个小空洞。这时稚鳖往往已死亡。

    2.幼鳖和成鳖症状:幼鳖和成鳖发生疖疮病,初期其摄食活动均正常,易被人们忽视,往往是在疖疮长到绿豆大小时发现。

    据张幼敏等描述,幼鳖和成鳖患疖疮病后的症状有两种:一是显性疖疮,二是隐性疖疮。

    显性疖疮病变从表皮开始,多发生在皮肤柔嫩的颈部、裙边、四肢、背腹甲突出的部位。多是由于捕捉、运输中操作不当受伤,或鳖相互厮咬受伤后细菌侵入感染造成的。开始出现数个病灶,逐渐扩大,形成白色脓疱,有的溃烂破裂流出脓血,用手挤压患处或用器械可挖出像豆渣样易压碎并有腥臭味的浅黄粒状物,有时还伴有脓血,患处留下孔洞,如不及时治疗,疖疮向周围延伸并发生溃烂,骨骼外露,病鳖失去食欲,最后衰弱而死。病情轻微的有时也可能自愈。

    隐性疖疮,顾名思义,外表不见病灶。初期细菌侵入机体,在鳖的皮下或肌肉首先发病。如果生在机体深部,终身不见病灶,所以很难诊断。如果病灶接近表皮,只能在病灶长大后才能发现。此时病灶部皮肤鼓起一个疱块,虽然皮肤表面尚好,但手术切开可挖出和显性疖疮一样的内容物,浅白色,豆渣状,有恶臭味,颗粒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如病灶生在要害部位,鳖不久即死亡,轻者可通过手术治愈。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