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夏天持续罕见高温,导致太湖大闸蟹生长期有所延长,无奈“爽约”中秋黄金档。昨天正值“秋分”,食客们翘首企盼的太湖大闸蟹终于开捕上市了。记者从太湖蟹养殖基地了解到,今年吴中太湖流域大闸蟹总产量7000吨,比去年减产约10%,中等规格蟹成主流,约占五成,价格也更亲民。
孙佳桦 文/摄
上市时间延迟,但口感更好
“本想赶在中秋前上市的,但从抽样结果看,大闸蟹还没长好,只能推迟了。”养殖户秦雪荣告诉记者,他养了二十多年的螃蟹,合作社共有200亩养殖围网,产量达40000斤。虽然今年的高温延迟了上市时间,但品质不减,口感更佳。
为啥今年的太湖蟹会更好吃?江苏省太湖渔管办新闻发言人吴林坤解释称,太湖蟹属于中华绒毛蟹,蟹背呈油亮色,蟹肚为自然白色,蟹油主要来自水草等植物蛋白的转化,因而口感微甜。今年夏天特别热,太湖水位比较低,水草非常丰富,太湖蟹吃得好,自然长得也好。
中等规格蟹产量高,价格亲民
据统计,今年吴中太湖蟹总产量约2700吨,平均规格与去年差不多,但大规格蟹(公4两、母3两)比例有所下降,约占三至四成。因数量减少,价格也有所上浮,目前收购价在130~140元/斤左右,售价约180元/斤,比去年涨了10%左右。而中等规格蟹(公3.5~3.9两、母2.5~2.9两)将成为主流,占到五成左右,价格也更加亲民,开捕当日收购价在80~90元/斤,最佳食用时间要等到10月中旬左右。
国庆黄金周即将来临,还有啥好玩的?记者了解到,10月1日至7日,陆巷古村、三山岛景区将举办“太湖特色礼物展”,游客除了可以吃到太湖大闸蟹以及板栗、红菱、杨梅酒等特色地产,还能在陆巷古村欣赏抬阁、评弹等特色演出。同时,凡10月1日至7日期间出生的游客,凭身份证可免费游览陆巷古村、雨花胜境景点,并有机会获得免费礼品。
姑苏晚报消息(记者 薛卿 摄影 王亭川)到了秋天,最大的乐事莫过于吃到一只鲜咂咂的大闸蟹。老吃客都知道,正宗的太湖蟹就算用盐水煮煮,出来的味道也是极其甜美的。而在东太湖,用传统养殖方法养出的螃蟹就是这种味道。
这两天太湖蟹已经开捕,为了让市民第一时间品尝到正宗的太湖大闸蟹,从明天开始,姑苏晚报联合苏州太湖大闸蟹行业协会,苏报集团旗下的豹团网(苏州豹行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直销正宗太湖大闸蟹”活动,每天早上从太湖捕捞最新鲜的太湖大闸蟹,当天直供市民餐桌。而为了保证太湖蟹的品质,苏州市太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将对本次活动进行全程品质监管。
这次姑苏晚报“直销正宗太湖大闸蟹”活动推出的太湖蟹全部产于东太湖太湖大闸蟹养殖示范区。记者昨天采访了有着十几年养蟹经验的蟹农华明志。
湖蟹和塘蟹有什么区别呢?所谓湖蟹就是在大水面湖泊养殖的螃蟹,而塘蟹则是在蟹塘里养殖,“湖泊是活水,养出来的螃蟹自然好吃。”
那么又如何辨别湖蟹与塘蟹呢?华明志告诉记者,对于消费者来说,买螃蟹时候主要靠看外表。蟹壳表面光泽度高,就像涂了一层油一样,从水里捞起来的时候,水很快从蟹壳表面泻下来,螃蟹就像穿了一层防水衣。水煮过后,蟹壳呈现鲜红色,气味清香,肉质鲜甜,这就是正宗的太湖蟹了。
为了保证每一只螃蟹都是从水质最为优良的东太湖来到市民的餐桌,苏州市太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将对本次活动进行品质监管。此外,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更接近太湖蟹,姑苏晚报还将牵头组织“品蟹活动”,幸运市民可以有机会来到位于东太湖的太湖大闸蟹养殖示范区,不但可以欣赏到平时没有机会看到的美景,还可以在现场了解关于螃蟹的知识,更可以品尝到刚从水里捞出来最新鲜、最正宗的太湖蟹。感兴趣的市民接下来可以关注姑苏晚报以及本报官方微信、微博,实时了解活动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