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技术
661
切换pc版

    1.放养密度:第3期仔蟹30000~40000只/亩,第5期仔蟹20000~30000只/亩。

    2.投饵:日投喂量为池内仔蟹体重总量的5%左右。投喂每天早、晚各1次,开始投喂以动物性饵料占70%以上,饵料做成颗粒状,均匀撒在池塘的四周。

    3.水质调节:通常可以在7月中旬左右放养鲢、鳙鱼夏花,鲢、鳙比例为(5~8):1,因为这时浮游生物量增加,鲢、鳙鱼夏花可以滤食水中浮游生物,降低池水肥度,促进蟹种生长。根据池水肥度,每亩放养鲢、鳙鱼夏花100~150尾。

    仔蟹下塘后每星期加注新水1次,每次10~15厘米。7月份后达到并保持水深1.5米左右,之后每星期换水1次,每次换水水深20~40厘米。换水后泼洒生石灰水1次,每次生石灰用量为15克/平方米。达到消毒和调节pH值的作用。

    蟹种池的水质要求控制水质和水位,做到清澈见底,透明度高,特别要防止池水呈绿色。

    4.蜕壳:群体河蟹蜕壳时间长,容易造成互相残食,造成其养殖成活率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缩短群体蜕壳时间。每次蜕壳来临前,可增投动物性饵料或添加蜕壳素的配合饲料,通常投饵区要求浅水,水草较少。而蜕壳区设在南坡,要求浅水、安静、水草多,当发现个别河蟹蜕壳时,可在池塘内泼洒生石灰水,以增加水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蜕壳,又起到消毒作用。

    5.日常管理:早晚巡塘,仔细观察培育池塘水质变化情况,注意仔蟹的蜕壳、摄食和活动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也要做好防逃防鼠工作。

    养殖到扣蟹阶段起捕,可以采用地笼起捕、灯光诱捕、水草带上推网推捕、干塘捉捕、挖洞捉捕等多种方法,以求尽量捕尽存塘扣蟹。

    6.捕捞:地笼网捕捞法要求每天清晨和傍晚收取1次蟹种。灯光诱捕只需在池塘四角装上电灯,利用蟹种趋弱光的特性,到晚上河蟹便会上岸,蟹种会自动爬入设置的容器,通常每2~4小时要收取1次扣蟹。流水捕捉法是利用蟹种有逆流而上的习性,放水一半,再加水装上蟹笼捕捉。

    蟹种捕出后,应放入暂养池内作短暂存养。暂养池要求池底无淤泥,多水草,防逃设备良好,排灌水方便。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