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前沿】一例河蟹烂肢病的诊断分析
546
切换pc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典型患病河蟹体重6-15克左右,附肢不同程度腐烂

  文/图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类人才创新创新实训基地 曹海鹏 胡成枫 张科红 姜智乾 蔡吉年 孙凯庆 胡宇宁
  
  2014年4月中下旬,笔者接到江苏泗洪县曹庙乡一养殖户报告其养殖的河蟹出现烂肢病,经现场诊断与实验室检验,确定了病原种类。现将具体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
  
  一、基本情况:
  
  该养殖户建有3个10亩的露天池塘,每亩放蟹苗2000只。2014年4月16日,该养殖户在塘边发现少数河蟹死亡,而且尚未死亡的病蟹有普遍的烂肢现象,随后几天河蟹持续死亡,并使用了三氧碘也未见好转。由于对该病的病原不清楚,因而果断进行了问诊。
  
  二、临床症状及诊断分析
  
  肉眼检查:典型患病河蟹体重6-15克左右,附肢不同程度腐烂,摄食减少。
  
  解剖检查:病蟹鳃丝发黑,发病后期有腹水。
  
  实验室检查:从病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出形态均匀、大小一致的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通过对分离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证实分离菌为气单胞菌。故确定该病为气单胞菌感染所致。
  
  三、小结与讨论
  
  1、通过对泗洪县水产重点乡镇河蟹烂肢病的调查,发现发病塘口河蟹主要食用冰鲜野杂鱼,而且不管水质好坏,购买自全国不同地域的蟹苗均出现烂肢病。因此,该病的发生除了与蟹苗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有关外,主要与河蟹摄食野杂鱼有密切关系。经检测,由于冰鲜野杂鱼普遍未经过消毒处理,体内尤其是肠道内携带大量潜在病原菌,河蟹长期摄食这些携带大量病菌的野杂鱼鱼糜后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经大量病菌侵袭而诱发烂肢病。
  
  2、4-9月为河蟹烂肢病发病高峰期,此期间要做好烂肢病的预防措施,严格把好饵料质量关,建议改为颗粒饲料。同时考虑到抗生素容易引起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和水产品药物残留,故进一步建议在颗粒饲料中添加替代抗生素的生物杀菌剂AB(主要成分是噬菌微生物),同时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做好水质消毒杀菌工作。尤其是在5月份以后,由于水温升高,病原菌容易滋生,建议提前向养殖水体中泼洒生物杀菌剂AB进行预防。
  
  3、对病害河蟹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发病塘和健康塘的河蟹发生交叉感染。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