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河蟹池中青苔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方法
498
切换pc版

  作者:淮阴区水产站 刘君
 
  3月份的春季生产调研,走访了很多河蟹养殖户,经过了很多河蟹养殖塘口,发现了很多河蟹池塘里或多或少的生有青苔,池塘中出现青苔对河蟹成活率、规格、产量和效益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下面就青苔产生、危害、防治方面与河蟹养殖户进行探讨:

  一、河蟹养殖池塘青苔产生:

  1、越冬期间,池塘里面的水没有排干净,底部存有积水,池底没有得到冻晒,青苔的孢子大量存于池底,春季水温适宜就开始萌发。

  2、放养前蟹塘水中残毒未解除,导致有益藻种生长缓慢,无法形成优势种群,给青苔的生长留下空间。

  3、水体清瘦、无肥度。如果池塘未下肥或下肥较迟,导致益生藻没形成优势种群,致使水质过清无肥度。阳光可直接照射到池底,池底的青苔孢子因水温的回升和阳光的照射,会很快的萌发生长。

  4、进水水源中含有青苔孢子,水温适宜时就会开始萌发生长。

  5、在移栽水草、投放螺蛳时,将青苔带入蟹池中。

  二、池塘中青苔的主要危害:

  1、青苔大量繁殖后消耗了水体中的无机盐类,使池水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遭到破坏,水质变得清瘦;

  2、青苔附着河蟹体表,影响其生长;

  3、青苔死亡分解后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引起水质发黑、发臭,氨态氮含量超标,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偏低;

  4、青苔腐烂后,不仅会影响虾蟹的色泽,还会诱发黑鳃病、水肿病等;

  5、大量青苔浮于水面,严重影响生物光合作用,阻碍空气中氧气的溶解,降低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同时影响水草和其它生物的生长。

  三、青苔防治

  1、彻底清整池塘。冬季清除过多的池底淤泥,可以清除池底大部分青苔孢子,底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同时抽干池水,不能留有积水,然后进行冻晒。春季放养前进行清塘,用1.5公斤/亩的硫酸铜溶于水遍浇池底和池坡,7天后向池内注水10-15厘米,用生石灰进行带水清塘。

  2、培肥水质。在清塘消毒结束10天左右,开始施肥培肥水质,使益生藻形成优势种群,抑制青苔生长。

  3、栽种水草、投放螺蛳时要清洗消毒,清除青苔。

  4、少量分批投放螺蛳。螺蛳一次性投放量过大,则不易培肥水质。可在清明前后投放一部分,以后逐步适量投放。

  5、青苔大量发生时,利用早晨青苔漂浮水面的机会进行人工捞除,可以清除大部分青苔,然后用药物杀灭剩余青苔。待青苔死亡腐烂,应采用换水、调水、改底的方法,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改良。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