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水瘪子”病情分析及防治建议
906
切换pc版

“水瘪子”是江浙一带对河蟹肝胰腺坏死病的俗称,病蟹最主要的特点是肝胰腺坏死。今年河蟹出现“水瘪子”的河蟹比例之多,涉及范围之广(江苏兴化,高淳,苏州,安徽,武汉等主要养殖区都有发生),数量之多,引发业界强烈反响。

一、“水瘪子”的发病进程

发病是从6月底开始,有些蟹的肝胰腺少数发白,养殖户称花肝;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发展为整个肝发白,腹腔有积水,附肢无肌肉,不吃食而死亡,甚至有的养殖户整塘蟹死亡。

二、发病水体的水质特征

经过现场调查,发病较严重的河蟹池的水质有2种情况,一种是前期水草特别好,水质很清,有的清澈见底,高温后,特别在8月初,死亡率很高,白膏伴有肠炎、黑鳃,水肿;另一种是水质很浓,大量蓝藻,这样的池“水瘪子”也很多,蟹的死亡量更高一些。

三、病因分析

事实上,“水瘪子”以前我们称之为“空腿病”不是今天或近两年才发生的,自从人工养殖河蟹以来就一直存在。高温季节有些河蟹的附肢内没有肌肉、肝胰腺发白、水肿的蟹经常见到,但今年确实高于往年。

1、蟹种带病原或种质下降是造成“水瘪子”的源头。

2、前期河蟹营养不均衡、体质下降是“水瘪子”发生的最初原因。

3、投喂大量带有弧菌等海水冰鲜鱼是“水瘪子”发生的导火线。

4、季节变化与高温是“水瘪子”发生的催化剂。

四、防治建议

肠道是人与任何动物(包括河蟹)最大的消化器官,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还是动物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更是动物对应激响应的重要始动器官。投喂营养均衡的河蟹全人工饲料是河蟹健康的基础;经常使用免疫增强剂、抗炎症抗体,维护肠道健康是河蟹长期健康的根本;控制好水草、水质是河蟹健康的保障。

1、改投喂冰鲜鱼为全价颗粒饲料

随着研究的深入,河蟹全价饲料的配方技术与加工技术日趋成熟,海大、天邦、正大等饲料旗舰企业的河蟹饲料完全满足河蟹生长的营养需求,一些中型企业的饲料也能达到要求。全程投喂人工饲料的养殖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养出的河蟹规格有的大于用冰鲜鱼投喂的河蟹,口感也是甜的,关键是健康,充分吸收营养了,口感自然是好的。

2、发病池塘防治措施

虽然今年河蟹“水瘪子”发生率较高,但也有不少养殖户几乎没有“水瘪子”,他们是长期使用抗肠炎功能蛋白(红膏王)+微量元素+拜激灵+VC等产品,水质也较易控制。对平时没有采取相关措施、最近又发生“水瘪子”,但还没有完全拒食的池塘采用以下措施:外泼质量好的碘制剂,内服红膏王+保肝护肝的产品+较好质量的氟苯尼考+微量矿物质,6-7天就有明显的效果,“水瘪子”明显下降。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