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防控早期蟹苗不吃料有方法
575
切换pc版

在蟹苗放养前期,由于前期气温低、水位低,光照强,温度变化大,蟹苗会打洞,或者栖息在水草中,不肯出来觅食,长久体色发暗,甲壳硬,慢慢就变成了“懒蟹”,最终会形成较多的“水瘪子”。

1、水草过多

有些人年前就会把伊乐草种植入塘、也有些是上年留下的伊乐藻,春季环沟出现疯长现象,占据了大量河蟹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得河蟹全部躲在草里,不肯出来活动吃食,形成较多懒蟹。

建议:年前种植的水草,要将伊乐草间距拉大到4米/株,对于去年留塘的伊乐草,建议年前或者放苗前拉掉大部分!

2、溶氧不够

前期水温较低,藻类缺乏,水质偏瘦,因此溶氧低于觅食的水平(5mg/L)从而影响河蟹正常生长觅食,渐渐出现懒蟹。

建议:使用“藻盛元+丰藻源”培养藻类,促使藻类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

3、ph值高

水体碱度过高,PH在9.5以上,影响河蟹摄食,从而出现“懒蟹”。

建议:使用“润康”调节PH,再次使用“藻盛元+活力源”稳定PH,缓解不摄食现象。

4、透明度较大

水瘦,阳光直射塘底,因为蟹苗是昼伏夜出的动物,极度怕光,因此会打洞躲避阳光,从而形成懒蟹。

建议:肥水“佳乐肥+解定宁”改变水色,减少阳光对其影响。

5、亚硝酸盐过高

前期大量使用尿素,复合肥,二胺等肥料,导致亚硝酸盐过高,影响蟹苗吃食,出现懒蟹现象。

建议:禁止使用一切化学肥料,前期蟹苗体质差,化学肥料刺激性大,蟹苗会出现较大不适应症状,从而打洞甚至偷死,自切断爪。使用“藻盛元+丰藻源”培育优质藻类,降解亚硝酸盐。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