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花斑状病
[诊断]
病状为鳝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黄色圆斑。
[治疗]
放养几只蟾蜍(俗称癞蛤蟆),已发病者,可用蜍将头皮剥开,用绳系好反复拖。
    2、发热病
[诊断]
此病主要发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密度大,运输时间长,体表粘液被水中微生物分解,大量耗氧,放出热量,造成水温剧增(可高达50℃),使底层黄鳝缠绕成团致死,死亡率有时可达90%。
[治疗]
在运输前先经蓄养,勤换水,使黄鳝体表泥沙及肠内容物除净,气温在23℃~30℃情况下,每隔6~8小时彻底换水1次,或每隔24小时, 在水中施放一定量的霉素。
    3、锥体虫病
[诊断]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营寄生生活所致。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大多数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
 
[治疗]用生石灰清塘,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用食盐水或用硫酸酮、硫酸亚铁合剂浸浴。
    4、隐鞭虫病
[诊断]
隐鞭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被感染的黄鳝呈贫血状,全年都可感染,以夏秋两季较常见。
[治疗]
用食盐水或用硫酸铜液浸浴病鳝。
    5、黑点病
[诊断]复口吸虫后囊蚴寄生在鱼体皮下组织。发病初期尾部出现浅黑色小圆点,手摸有异样感,随后,小圆点颜色加深,变大并隆起,有的黑色小圆点突起进入皮下,并蔓延至体表多处,病鳝停止摄食,直到萎瘪消瘦而死。
[治疗]
用生石灰清塘;用硫酸铜液和二氧化铜全池泼洒。
    6、航尾吸虫病
[诊断]鳗鲡航尾吸虫寄生在黄鳝的胃中。虫体活体体表光滑,圆柱形,背腹部稍扁平,淡红色。病鳝消瘦,解剖检查,可见胃中有很多虫体,使胃充血发炎。生长缓慢。 
[治疗] 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源。
    7、棘头虫病
[诊断]
隐藏新棘虫在黄鳝的前肠中寄生。虫体白色,呈圆筒形,前端略膨大,吻小。病鳝肠壁损伤发炎,或因大量寄生而引起肠梗阻。食欲减退,鱼体消瘦,严重时引起死亡。 
[治疗] 
用晶体敌百虫0.1克与河蚌肉掺拌投喂。
    8、毛细线虫病
[诊断]
毛细线虫病寄生在黄鳝肠道后半部。虫体呈乳白色.病鳝食减、消瘦。 
[治疗] 
同上。
    9、细菌性皮肤病。 
[诊断] 
病鳝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游动无力,头常伸出水面。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形成不规则的小洞,殃及内部脏器而死亡。 
[治疗]
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源;用红霉素池泼洒;再用磺胺噻唑与饲料掺拌投喂。
    10、细菌性烂尾病 
[诊断] 
鱼尾部感染产气单孢菌所致。感染后尾柄充血发炎,直至肌肉坏死溃烂,病鱼反应应迟钝,头伸出水面,严重时尾部烂掉,尾椎骨外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治疗] 
防止机械损伤;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改善水质与环境卫生条件;用喃唑酮全池泼洒;金霉素药液浸洗鱼体。
    11、水霉病 
[诊断]
在放养初期,由于操作不慎,体表受伤而感染,肉眼可见到伤处长霉丝。 
[治疗] 
注新水,用食盐和小苏打全池泼洒,再用孔雀石绿溶液全池泼洒。
    12、体表寄生蚂蟥的防治 
[诊断]
体表寄生在黄鳝体表。病鳝活动迟缓,食欲减退,影响生长。用无土法养殖黄鳝时,在池中培育水葫芦,对养殖效果是有利的,但易带入蚂蟥(蚂蟥喜躲藏在水葫芦的根部)。 
[治疗]
用敌百虫溶液浸洗,或用硫铜溶液浸洗,或用孔雀石绿浸洗,或用敌百虫液或高锰酸钾液以及丑牛液浸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