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勋伟1  邓德虎2  龚珞军1  程咸立1  杨兰松1 
                
(1.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2.湖北省监利县水产局) 
  
    黄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淡水养殖名优鱼类中的佳品之一。由于黄鳝相对抗病能力较差,做好黄鳝病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现对黄鳝养殖常见黄鳝疾病的防治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1.应激性疾病 
    症状及流行情况:因生活环境变迁,或因气候、水温变化大,黄鳝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免疫功能下降或消失。主要表现为黄鳝上草,行动缓慢,拒食,最后出现死亡。春夏交替之际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夏季可达60%左右。该疾病主要集中在鳝种进箱阶段,它是目前黄鳝养殖中极易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一种疾病。 
    防治方法: 
    1)正确掌握鳝种进箱季节。鳝种进箱季节一是冬季,二是6月底至7月中旬。其共同特点是水温变化不大,且鳝种体质健壮,抵抗力强。 
    2)合理选择鳝种进箱天气。进箱前应观察天气变化情况,选择连续2个晴天以上,并保证鳝种进箱后有2天的晴好天气。 
    2.低温综合症防治 
    症状及流行情况:当气温骤降5℃以上或连续阴雨3天以上,网箱内的黄鳝易出现黄鳝上草,拒食,鳝体头后部肌肉红肿、变大,口腔出血,肛门红肿等充血现象,继而出现黄鳝体表粘液脱落,并开始死亡。此病较为普遍,而且危害极大。 
    防治方法: 
    1)在天气变化的前一天箱内泼洒1.3ppm的二氧化氯,可控制此疾病。 
    2)变天前一天泼洒一次1.3ppm的戊二醛加1.3ppm强氯净(双链季胺盐碘)。 
    3.水霉病 
(详见《湖北省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四)黄鳝水霉病的防治方法》)。 
    4.细菌性肠炎 
    症状及流行情况:夏秋季节最为流行。黄鳝吃了腐败变质的饵料或暴食所致。黄鳝体表发黑,以头部最为明显,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或红色粘液从肛门流出。 
    防治方法: 
    1)不投喂腐败变质饲料,并及时清除残饵。 
    2)用30ppm生石灰清池消毒,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3)每50公斤黄鳝料用30-50克大蒜素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3天。 
    4)每10公斤黄鳝用地锦草、辣蓼或菖蒲0.5公斤煎汁,拌入饲料内投喂,每日一次,连续3天。 
    5.细菌性腐皮病(梅花斑状病) 
症状及流行情况: 病鳝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游动无力,头常伸出水面。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形成不规则的小洞,殃及内部脏器而死亡。 
    防治方法: 
    1)鳝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消灭病原体。 
    2)保持水质清新,定期用1-1.2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15-20克/立方米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 
    3)在鳝鱼池里放养几只蟾蜍(俗称癞蛤蟆)。已发病的鳝鱼池,可用1-2只蟾蜍,将头皮剥开,系于绳上,在池中往返拖几次.2-3日即有明显好转。 
    4)每50千克病鳝用磺胺噻唑0.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投喂3-6天。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源;用红霉素池泼洒;再用磺胺噻唑与饲料掺拌投喂。 
    6.毛细线虫病(棘头虫病) 
    症状及流行情况:毛细线虫的头
部钻入黄鳝肠壁黏膜后,破坏组织,常裹在胸壁粘膜内形成包囊,使肠中其他致病菌进入肠壁,引起发炎。严重时,鳝体消瘦并拌有水膨胀病的发生,头部大于躯干部或伴发肠炎,肛门红肿,病鳝经常将头伸出水面,体色发黑。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杀死病原及虫卵进行预防。 
    2)每100千克黄鳝用甲苯咪唑和左旋咪唑0.2-0.3克,拌饵投喂,隔两天后再用同样方法进行一次即可。
 
    7.发烧病 
    症状及流行情况:主要是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密度过大,黄鳝分泌的粘液过多,积聚发酵,释放热量使水温骤增,溶氧降低,鳝鱼焦躁不安,互相缠绕,体表粘液大量脱落,随即死亡。 
    防治方法: 
    1)严格控制装运密度。 
    2)及时更换新水。 
    3)套运泥鳅,利用泥鳅上下蹿游,防止黄鳝相互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