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的养殖模式与典型经验-季节性暂养
370
切换pc版

    通过季节性暂养黄鳝可获得较好的季节差价,达到较好经济效益的目的。安徽省旌德县王庆等(2001)介绍他们的作法是:

    1.放养条件与鳝种投放

    (1)池塘条件 池塘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前者防逃防渗漏效果好,后者成本低,池塘面积以10~25平方米/只为宜,池深0.7~1米,池底铺以软泥20~30厘米,并可添加石块、树根等,为黄鳝穴居生活提供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相同的池子不得少于3个,视规模大小而定,以备暂养不同规格的黄鳝。

    (2)苗种的选择 鳝种收购或自捕于稻田、湖泊、沟渠等水体中,用专制的竹笼或抄网捕获。电捕、钩捕、药捕或市场收购贮养时间长的鳝鱼成活率低,不宜引种养殖。入池的鳝种以体色光亮,呈黄色,黏液丰富,活动力强,体质健康的个体为佳。

    (3)投放 投放鳝种之前,鳝池要用生石灰清塘,每平方米施0.15千克以杀灭池中的细菌及水生昆虫和敌害生物,7天后上水放苗。投放前用3%~4%的食盐水或1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倒入盆桶内洗鳝体,约10~20分钟。同一池中的鳝种规格不宜差别太大,投放规格为25~150克,每平方米50~150尾。同时每平方米搭养5~6尾泥鳅,可起到改良水质、减少疾病的作用。放池后保持水位在25~35厘米。

    2.管理方法

    (1)水质管理 黄鳝刚入池时气温不高,水位不宜过浅,30厘米左右为宜。以后视温度的上升逐渐降低水位。饲养用水以中性偏碱,溶氧量在2毫克/升以上为准。平时可用生石灰溶液调节水质。养殖期间春秋季每隔5~7天换水1次,夏季每隔1~2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3。夏季气温高,要做好避暑降温的工作。可适当提高水位,在池子四周种植南瓜、丝瓜等藤类植物或用稻草搭棚遮荫,也可在鳝池内投放适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遮荫(面积不能超过池子的1/3),将温度控制在28℃以下,以利鳝鱼的生长。水源条件好者可用微流水方式降温,效果更佳。10~11月气温降到10℃以下,黄鳝即停止摄食进入休眠期,可在鳝池上加盖塑料薄膜,可平均提高温度8~10℃,延长生长期。

    (2)饲料管理

    ①饵料来源:黄鳝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饲料来源很广,包括小鱼虾、蚯蚓、蝌蚪、蝇蛆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投喂米糠、米饭、豆饼等人工饵料。

    ②投喂量:由于鳝种全部来自于野生,入池后即要进行饵料驯化,即前三天不投喂任何食物,从第四天开始逐渐投饵,直至定量投喂。黄鳝的摄食量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在24~28℃时其摄食能力最强,所以在5~9月要加强投饵,饵料量占全年的60%。春、秋季节水温低可适当少喂,以第二天无残饵为限。

    ③投饵方法:投饵中严格遵守“四定“原则:定时,上午9~10时、下午4~5时,下午所投饵料数量略多,占全天投喂量的60%~70%;定质,所投饲料必须新鲜,无污染,无腐烂变质现象;定位,每个鳝池设2~3个食台,饲料投在食台上;定量,每日的饲料量在同一个季节不应相差太多,刚入池时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2%,夏季可达8%~10%,秋季占4%~7%。

    3.病害防治 实践证明,黄鳝发病后治愈率不是很高,所以防病至关重要。可通过定期用生石灰(25克/立方米)、漂白粉(1克/立方米)对鳝池进行消毒,每天及时清除饵料残渣。每隔15天在饵料中每100千克黄鳝用十滴水20毫升或土霉素10克或磺胺胍10克中的一种连用3天,并在池中放养1~2只蟾蜍。

    4.捕捞 在春季前一次性干搪捕捞,起捕后放入大瓶中移入室内保温暂养,待价而售。

    5.结果与体会

    (1)通过近10个月暂养,每平方米产黄鳝6.5~10千克,平均增重1.4倍。以每千克34元出售,每平方米可收入200~340元,纯收入在100~120元,养殖效益十分可观。

    (2)暂养黄鳝的主要经济效益来自于季节差价,淡季与旺季的差价高达20~30元/千克,在暂养过程中只要将死亡造成的损失与所增加的投入的价值相持平,每千克的利润也能达到20元/千克。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成活率是暂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当成活率在68%~70%时,暂养无效益,呈持平状态,高于此成活率有利可图,反之则亏损;而68%~70%的成活率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达到的,所以黄鳝暂养的可行性极高,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适于推广。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