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柑橘蚧类害虫的防治
406
切换pc版
  包括珠蚧科的吹绵蚧,蜡蚧科的红蜡蚧,粉蚧科的粉蚧,盾蚧科的矢尖蚧、糠片蚧、黑点蚧、褐圆蚧等。除粉蚧科的若、成虫终生均可移动外,其余蚧类仅初孵幼虫能作短距离爬行,而若、成虫固定在一处终生不动。吹绵蚧为害干、枝和叶片,受害叶片发黄,引起落叶落果,严重时枝叶和果实发黑,进而整株枯死;红蜡蚧主要在当年生春梢枝条上取食为害,叶和果梗上有少数为害,受害树抽枝短而少、干枯枝多、开花结果少且果小,树势衰弱;粉蚧常群集于叶背、果蒂和枝条凹处或叶片与幼果结合处取食,造成落叶落果;盾蚧科多为害叶、果和小、侧枝,少数为害主干、主枝(糠片蚧),使叶片和枝梢生长不良甚至焦枯,树势衰弱、产量低、品质差,严重时死树。蚧类在为害柑橘树的同时,还分泌大量“蜜露”、诱发煤烟病(部分盾蚧科种类例外)。红蜡蚧的三龄若虫和雌成虫体被很厚的蜡质,盾蚧科成虫体被盾牌状的蜡质蚧壳,蚧壳不透水、不导电、耐酸碱,故药剂防治难度很大。
防治方法:
    a.把住苗木关  对有蚧壳虫的苗木和接穗,可用氰化钠:浓硫酸:水等于1:1:53的配方,产生氰酸气体,或用溴甲烷气体在密封条件下进行熏蒸处理1~1.5小时。使用时应严格防止剧毒气体逸出,以免造成人畜中毒事故。
    b.保护与引进天敌  蚧壳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可采用人工饲养、人工采集、转移释放等方法加以利用和保护,释放期禁喷伤害天敌的药剂。例如,人工释放大红瓢虫和澳洲瓢虫,对控制一定区域内的吹绵蚧为害可取得较好效果。
    c.喷药防治  根据虫情观察和预测,掌握在孵化盛期和低龄若虫期(即虫体蜡质、蚧壳尚未形成或形成较薄之前)喷药,是取得较好防效的关键。一般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4次。喷药时需将机油乳剂,或螨蚧灵,或松脂合剂与低浓度的有机磷农药混用。混剂中20%机油乳剂一般用300~400倍,95%螨蚧灵用300倍,松脂合剂用20~30倍,有机磷农药可用20%杀扑磷(速扑杀),或40%氧化乐果,或40%久效磷,或40%水胺硫磷2500~3000倍等。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