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在柑桔生产上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734
切换pc版
核苷酸在柑桔生产上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保花保果试验于1983~1984年在长沙县3个桔园进行。试材为枳砧尾张 温州蜜柑。应用泵式喷雾器叶面喷布。处理时间:花谢3/4和6月上旬。区组设置:Ⅰ试材 树为5年生,处理为核苷酸10、50、100、150、300ppm及清水对照;Ⅱ试材为少花旺长树; Ⅲ试材为生长中庸、花量正常树,Ⅱ、Ⅲ区组试材均为8年生,处理用核苷酸10、30、50、7 0、100ppm和赤霉素50ppm,三十烷醇0.1ppm及对照;Ⅳ试材树为11年生;Ⅴ试材为幼龄始果 树,Ⅳ、Ⅴ区组均采用正交设计。
    结果表明,核苷酸能极显著地提高温州蜜柑着果 率和产量,特别是对幼树和少花旺长树效果更为显著。试验还表明,核苷酸的保花保果效应 与树龄和树体的营养条件密切相关,幼树、少花旺长树的适宜浓度范围小,最佳浓度为  30ppm左右;生长中庸、花量正常树的适宜浓度范围大,最佳浓度在50ppm左右。核苷酸与 其他保果剂混用时,在幼龄温州蜜柑树上以60ppm处理效果最好,主效应为 1.2%,约为3 0ppm处理主 效应的3倍;对营养正常的盛果树,则两个浓度之间无差异。与赤霉素混用时,在幼龄始果 树上表现为负的交互作用,核苷酸浓度低时,拮抗作用更为显著,高达-2.79%;在盛果树 上,则主要表现为增效作用,特别是高浓度的核苷酸与高浓度的赤霉素增效作用值达2.82% 。同时亦看出,在核苷酸、三十烷醇存在的条件下,赤霉素对幼龄始果树的保果主效应为负 值,在盛果树上为正值。三十烷醇的保果效应表现为不稳定,在幼龄树上,以0.05ppm为佳 ,盛果树上以0.10ppm为宜,与核苷酸混用主要表现为增效作用,幼龄树上,以低浓度搭配 效果好,盛果树上则以高浓度混用为理想。微量元素锌的保果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主效应 均为负值,与核苷酸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但在盛果树上,低浓度混用增效明显。核苷酸与 其他保果剂混用时,在主效应上可提高果实总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果实含 酸量,且低浓度比高浓度更为有效。
    对花芽分化的影响试验以幼龄树为试材,于9~11月 间,每隔10天时间喷布50ppm核苷酸一次。结果看出,核苷酸能促进幼龄温州蜜柑的花芽分 化,随处理时间的推迟,促花效果增强,9月15日处理者,花芽分化率比对照提高5.68%;到 11月25日,花芽分化率比对照提高96.6%。适宜的处理时间为10下旬到11月中旬或下旬。对 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田间测定结果表明,核苷酸在30~90ppm浓度范围内,能极显著地提高 柑桔叶片的光合强度,光合效率为对照的3~6倍。特别是在盛夏高温强光下,能使光合下降 幅度减小,效果十分显著。柑桔叶片对核苷酸的反应十分灵敏,处理后数小时之内就能使光 合速率大幅度上升。对叶绿素含量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核苷酸对提高营养正常树的春梢叶 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无明显效果,但能极为显著地提高夏梢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特别是对营养 不足,叶色偏淡的植株,效果尤为明显。检测结果还表明,核苷酸对柑桔叶绿素产生极显著 作用时间是在喷后10天之内,显著有效时间为20~25天,而其效应又主要是对叶绿素b产生 极显著的影响,表现为提高叶绿素b的含量和高温干旱条件下维持叶绿素b的相对稳定状态。 我们认为核苷酸兼有营养和激素的双重作用,后者是主要的。而且,核苷酸无有害成分,对 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不污染环境。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柑桔生产上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原载1986年第1期
作者宁正祥等(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