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尖蚧第一代幼蚧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续探
334
切换pc版
矢尖蚧第一代幼蚧发生期
预测预报方法续探    以前提出的以雌蚧为对象用叶上幼蚧初见日、越冬雌成虫腹中卵胚眼点 初见日和雌成虫初见日确定第1代幼蚧发生期的3种预测方法,经过近年实践应用,生产者乐 于采用以叶上幼蚧初见日为依据,推算其后的3、5、8周为3次喷药适期的预测方法。雌蚧预 测法实施结果,简便易行,准确可靠。为寻找更易识别的虫态,并探索提前预测矢尖蚧第1 代幼蚧发生期的可能性,以雄蚧为对象,于1985~1989年在重庆开展了这项研究。
     采回载有雄蚧的柑桔叶片,置于光诱盒内,设自然光照、荧光灯、黑光灯和全黑暗4 个处理。光诱盒规格为20厘米×14厘米×7.5厘米,用硬纸板制成,上方为盒盖,在盒的一 壁中央挖孔,插入一支长10厘米、直径2厘米的平底玻管,玻管靠盒壁一端(管口)的2/3部分 用黑纸罩住,玻管另一端(管底)的1/3分置于不同光源下,以诱虫出盒入管。盒内虫源叶片 夏季每周换两次,其余季节每周换1次。
    矢尖蚧雄成虫趋光性测定结果表明,成虫对光的 趋性很强,自然光照、荧光灯、黑光灯的诱集效果差异不大。利用自然光照可获理想的诱虫 效果。
    据观察,在整个种群中雄蚧的数量超过雌蚧,成虫趋光性强,寿命极短,仅1~2天 ,其交尾期在两性虫体刚进入成虫期之后不久。雄蚧的幼虫期虽较雌幼蚧的发育历期稍短, 但其初见日稍晚,因此,雌、雄二龄幼蚧的始见期几乎是同步出现的。雄蚧不同龄期的幼蚧 和成虫形态变化迅速,差别显著。雄蚧的这些特性与相关性,提供了作为预测发生期的可能 性,可以取代雌蚧作为测报依据。其预测预报方法:①从春季最早诱到羽化雄成虫之日算起 ,20 ~30天之后,即可观察到叶上第1代一龄幼蚧初见日。最早诱到羽化雄成虫时间,随冬季特 别是翌春2~3月份气温的高低而变化。②田间第1代雄蚧群落中刚出现附白絮状蜡质的二龄 形态个体时,即可喷第1次药。③第1代雄成虫刚诱到之日,即可喷第2次药。
    本测报法与 雌蚧发育进度法结合使用,可相互修正因人为因素、环境条件(如气温等)变化所造成的误差 。在年底至翌年初以及第1代幼蚧发生期间无雄成虫这个虫态出现,因而利用雄成虫初见日 作出发育进度的判断,比较准确。如以越冬代雄成虫的初现作春季第1代幼蚧发生期预测, 要比以雌蚧腹下胚胎发育程度观测法提前预测期10~20天,对该虫的防治更为有利。
    本测 报法中的第2种方法,经1987~1989年在四川省内江、达县等地试用,认为此法容易识别, 判断准确,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原载1990年第1期
作者 王代武等(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