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病害防治-立枯病
387
切换pc版
    柑桔立枯病是柑桔幼苗期的重要病害,在全国各柑桔产区均有发生,引起砧木实生苗在出土过程中大量死亡。

症状:典型症状为病苗茎部及茎部近地面部分,出现褐色水渍状斑块,变褐腐烂,叶片凋萎不落,形成青枯病株。另外的症状为,幼苗顶部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或不定形淡褐色病斑,叶片枯死,形成枯顶病株。第三种症状是感染刚出土或尚未出土的幼芽,使病芽在土中变褐腐烂,形成芽腐。

2.病原  病原菌是立枯丝核菌为主的多种真菌。国内已证实的病原菌有: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寄生疫霉(Phytophotora parasitica Dastur)。而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Fritzp.]是不是其真正的病原菌还有待进一步证实。立枯丝核菌的形态特征是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初期无色,后变褐色,直径12~14µm。菌丝有横隔,成直角分枝,分枝基部略缢缩。菌核无定形,大小不一,浅褐色,浅棕色至黑褐色。菌核可抵抗不良的环境条件

   寄生疫霉:同柑桔脚腐病病原菌

3.防治方法

(1) 苗圃要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最好是砂壤土,或高畦栽培。

(2) 实行合理轮作,以减少菌量积累,减轻发病。约3年轮作一次,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

(3) 秋播加地膜覆盖,使种子提前出苗,避免发病高峰期。

(4) 拔除病株烧毁,并立即喷药,以后每隔1~2周喷一次,连喷3~4次。有效药剂为15%消菌灵水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在拔除病株根部附近的地面,撒入石灰粉及草木灰,也可防止病害蔓延。

(5) 推广新的育苗技术,采用组织培养,无菌营养钵,营养带等育苗。





    参考何天富主编《柑橘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