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虫害防治-恶性叶甲
333
切换pc版
    柑桔恶性叶甲又名黑叶跳虫、黑蚤虫、黄懒虫,分布我国各柑桔产区。寄主仅限于柑桔类,春梢受害最重。成虫和幼虫都为害新芽、嫩叶、花蕾。幼虫常聚集于嫩梢取食叶片,并分泌粘液,排泄粪便污染嫩叶,使叶变得焦枯而萎缩脱落。芽、叶被食后成残缺,花蕾受害后干枯,幼果常被咬成大而多的缺刻,变黑脱落。

    1.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2.8~3.8mm,体宽1.7~2mm;雄虫体长2.6~3mm,均为长椭圆形。头、胸和鞘翅蓝黑色,有光泽。头小,缩入前胸,口器黄褐色,触角丝状,11节,黄褐色。前胸背板密布小刻点,在鞘翅上排列成10行,靠中缝的刻点行仅及鞘翅基部的1/3;足褐色,后足腿节粗大,善于跳跃。胸部腹面黑色,腹部腹板黄褐色,腹板6节。刚羽化成虫头部黄色,鞘翅黄褐色,其后变为蓝黑色。卵长约0.6mm,长椭圆形,初为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为深褐色,卵壳外被黄褐色网状粘膜。老熟幼虫体长约6~7mm;头部黑色,胸、腹部草黄色,半透明;前胸背板具深色骨化区,半月形,,胸足黑色;体背面常背负灰绿色的粪便与粘液。蛹长约2.7mm,椭圆形,由淡黄色渐变为橙黄色,对色泽较深的叉状突。

    2.发生规律

    各地发生代数不一致,以成虫在树干上的裂缝、地衣、苔藓下或霉桩、树穴、杂草、枯枝、卷叶、松土中越冬。冬季若遇晴暖天气,成虫仍可活动或爬行于枝叶间。在各地一般第一代幼虫发生数量较其后各代多,春梢受害最重,第二、第三代幼虫减少,为害夏、秋梢较轻。卵期,第一代8—14天,第二、第三代4~6天;幼虫期,共3龄,第一代20余天,第二、第三代均为13天;蛹期4~7天;成虫寿命约2个月,越冬代约4个月。成虫善飞善跳,平时不大活动,有假死性。常羽化后2~3天开始取食。雌虫1生交配数次,交尾后当天或隔天产卵,卵多附着在嫩叶背面或叶边缘、叶尖上。幼虫孵化后群集取食嫩叶,从叶背面开始取食,吃去叶肉,残留表皮,幼虫逐渐长大后,连叶表皮均被食掉,2、3龄幼虫食叶成孔洞,或沿叶缘向内蛀食,排粪便于体背面,嫩叶被粘液和粪便污染后约1天,即变成焦黑,严重受害者,3~4天后便枯萎脱落。老熟幼虫沿着枝干爬向下方,在树皮、苔藓下或树洞、裂缝中化蛹,或在树干基部50cm范围内lcm深的土层中做土室化蛹,越冬成虫也常潜伏在朽木中,深度常不超过2cm。

    3.防治方法

    (1)清除成虫越冬和幼虫化蛹场所,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树上霉桩、枯枝、苔藓、地衣,堵塞树洞。消灭苔藓、地衣可用松脂合剂,春季用10倍液,秋季用18~20倍液或结合防治蚧壳虫时兼治。在修剪鲜枝时应剪至枝条基部,并剃平剪口,涂以伤口保护剂,以免腐朽。树洞可用石灰或水泥抹平。

    (2)捕杀成虫和老熟幼虫  成虫具有假死性,可采用振落搜集捕杀;根据幼虫有爬到

主干上及其附近土中化蛹的习性,在主干上捆扎带有少量泥土的稻根或稻草,诱集幼虫化

蛹,在成虫羽化前集中烧毁。

    (3)第1代幼虫孵化率达40%时,开始喷药防治1~2次,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5000倍液,20%杀灭菊酯(速灭杀丁)乳油5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液,40%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



    参考何天富主编《柑橘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