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伏蚜是棉花生产上的一种重要虫害,各地均有分布。该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棉叶背面或幼嫩的顶部、群尖部位,吸食汁液,致使棉叶卷缩,开花结铃期推迟,中部叶片出现油光,下部叶片枯黄脱落,蚜虫还会大量排泄蜜露,诱发霉菌滋生,对植株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极大。
我国北方棉区一年发生10~20代,以卵在花椒、石榴、木槿等越冬寄主上越冬,来年春天寄主发芽后,越冬卵孵化为干母,孤雌生殖2~3代后产生有翅胎生雌蚜,4~5月份迁入棉田,迅速繁殖,一般10天左右繁殖一代,5~6月份进入危害高峰,6月下旬后逐渐减少。干旱年份危害期有延长。这一阶段发生的蚜虫为苗芽。其适应偏低温度,日平均气温达27℃时繁殖受到抑制,虫口下降。而从7月中旬至8月份又有较重发生的为伏蚜,适应偏高温度,日均27~28℃时可使其大量繁殖,一般4~5天就可繁殖一代,并且世代重叠,日均气温高于30℃时虫口数量才会减少。干旱、少雨、适温条件下对其大量发生极为有利。10月中旬产生有翅蚜迁回越冬寄主,再产生无翅雌蚜和有翅雄蚜,交配后在寄主枝条缝隙等处产卵越冬。
对于棉蚜过去生产上一般使用的大都是吡虫啉、氧乐果、乙酰甲胺磷等常规性药剂,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这些常规药剂使用时间较长,棉蚜对这些药剂大都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除治效果自然会比较差。为较好解决这一除治难题,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对比,现将几种比较高效、经济、实用的除治新方法推荐如下,供选用。
(1)4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2)5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1000倍液喷雾。
(又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