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施用农药应注意几个问题
491
切换pc版


  一、农民用药时机把握不准。只有了解病虫发生的规律,适时用药,方能奏效。例如治螟虫必须在卵孵高峰期用药,如果等到蚁螟已蛀入茎秆,出现了枯心、白穗、死穗等再来用药,肯定防效不佳。在这可以记住一句顺口溜——治虫不见虫,药打卵高峰。
  二、施药方法不当。田间病虫的发生、危害和栖息在作物上都有一个危害部位,这个特定的部位,便是我们农药这支箭应该射中的靶。射不中靶,农药防效就差。如防治钻心虫要对准心叶喷药。
  三、病虫抗性不断增加。病菌和害虫对农药的抗性,是当今阻碍农药充分发挥应有防治效果和潜在效能的现实问题。随着杀虫剂用量的迅速增加和品种的不断更替,病虫抗药性日趋加剧。特别是粮、油、菜、、果等到主要作物,其抗药性更是几倍、几十倍的增加。
  四、亩用水量不足和喷施药液浪费大。目前很多地区亩用水量不足15KG,很难保证药液均匀分部在整个田块或者病虫发生点,影响了病虫接触药液;同时我国农村普遍使用的喷药器具,仍然是几十年一贯制的工农-16型喷雾方法,费劳力、浪费大、易中毒、不安全、雾粒粗、防效差,可以说是“跑冒漏滴”液现象严重。据测定,这种喷雾法,粘着性差,沉积率低,其中70%—90%的药液白白浪费了,滴落在土壤里,流失在水域中,而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所以应积极推广低容量喷雾、超低量喷雾、弥雾、静电喷雾等新的机具和技术,这是解决防治不佳减少浪费的有效途径。
  五、农药自身防效的局限。有些农药以某些病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另一些病虫却无能为力,防效极差。
  六、施药时间未把握好。昆虫的活动受日夜交替规律的支配,也有自己的“生物钟”。如菜粉蝶(菜青虫成虫)、棉大卷叶蛾等都喜欢在光照充足白天活动,而鳞翅目夜蛾和部分螟蛾科害虫,都在晚上活动、交配、产卵危害动物。因此,我们应掌握害虫的活动规律,在一天中,分别不同时间,有针对性地“按时服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七、天气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气象条件与农药的防治效果息息相关。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风力、阴晴等对病虫的发生、活动规律和防治效果也有影响。 (河北省辛集市项目办公室)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