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开拓下游销售渠道,加强国际间广泛合作
中化新网讯 不久前,欧盟发布官方公告,正式终止对我草甘膦实施反倾销措施,我国草甘膦企业恢复正常对欧出口。2011年,我国农药行业仍然面临日益频繁、形式多样的非贸易壁垒,出口受阻成为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已经影响国内众多企业产能的释放和正常的发展。专家建议,国内企业应该大力开拓下游的销售渠道,与国际大公司加强合作,树立品牌。
记者从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获悉,随着我国农药出口量连年高速增长,发达国家不断设置一系列的非贸易壁垒,如农药残留标准、农药产品技术标准和反倾销调查等,我国农药出口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农药在发达国家市场占有率还不足10%,我国第一大农药出口品种草甘膦先后遭遇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欧盟等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去年3月又遭遇美国的反倾销调查。
据了解,国外甚至还采取专项行动,如利用媒体舆论宣传、设置企业健康安全壁垒等,诋毁、抵制我国农药产品出口,这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另一种反倾销形式。
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孙叔宝介绍,眼下,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已经作出了重大调整,它们正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重新定位、配置公司内部资源。同时,出于环保、生产成本等原因,他们采取掌握科研开发和市场营销手段,而在其他国家生产和采购原药的方式。“国外公司发展靠研发驱动,而且,专利产品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扩大,我国农药企业在技术竞争力上尚不足以抗衡,销售驱动的发展模式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企业应该大力开拓下游销售渠道。”孙叔宝认为。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认为,农药企业应该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加强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在主要的目标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实现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同时,实施以市场引导生产的营销方针,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引导用户消费为目标,构建国内外市场营销体系,探索和创新新的市场营销模式。
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的自贸区经过一年的发展,已呈现出良性互动势头,发挥这个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作用,开拓农药产品销售渠道,无疑会为今年我国农药出口增添发展动力。
加强树立国产品牌也需要加快进行。目前,有农业生产的国家就有中国农药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也凸显出一个劣势: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为改变这一局面,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扩大在全球农药高端市场中的份额,增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农药行业的重点任务之一。
同时,我国从事农药出口企业与农药生产企业一样,规模小而分散,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同一种产品,外贸企业多家询价,造成生产企业间竞相降价,形成恶性竞争。这是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的一个主要原因。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华中认为,生产企业要联合起来,共同研讨制定合理的协作章程和行业准入条件,以便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竞争力。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已经建立了11个产品的协作组,3个新产品的协作组也已经建立。孙叔宝也认为,生产企业也要与贸易公司加强合作,形成合力,避免无序竞争,合作应对非贸易壁垒,共同对抗不良的外部环境。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顾宝银建议,境外登记是我国农药走向国际的最大瓶颈和困难,但要真正走向国际,必须开展农药国际登记的工作,并在境外建立办事机构,提供技术和售后服务,唯有这样,中国农药才能真正在国外扎根。目前,我国出口农药主要以原药(包括母液)为主,大约占出口总量的60%,在国外只有原产地登记,而没有产品登记,大部分利润被跨国公司或中间商赚取。
顾宝根还建议,农药生产和贸易企业在从事国际贸易时不仅要遵守我国有关规定,也必须遵守进口国的规定,出口产品必须在我国登记和取得生产许可,也必须在进口国取得登记,进出口合法的产品,要与诚信守法的境外贸易商或生产企业合作,诚信经营,不违法乱纪,不做损害行业利益和国家声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