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不光和肥料的特性好坏有关系,和边缘环境也有关系,好多人都不知道,不注意这方面的知识,其实它与气候条件如温度、光照、降水等有密切关系,这些气候因子,不仅直接影响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化,也影响着土壤中矿质营养的转化与保存。
1、光照:光照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产物糖,是供给根系呼吸作用的能源;能源不足会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一般来讲,光照充足的年份和地区,可适当增加施肥量,以便更好地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则应适当控制氮肥,避免造成作物徒长,增施钾肥,以提高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2、降雨量:雨水可以加速肥料的溶解和有机肥的矿化,有利于作物吸收;同时也稀释了肥料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加速了养分的流失。因此,多雨地区和多雨季节,施肥量、施用时期和肥料品种的选择应慎重考虑,如在多雨季节,容易引起土壤中有效铁的流失,果树常出现缺铁症,应适当补铁元素。干旱地区或干旱之年,主要矛盾是缺水,一般肥效较差,可以适当减少追肥用量,而油菜容易出现缺硼,蔬菜(大白菜、萝卜等)容易产生缺钙,应注意硼肥和钙肥的使用。
3、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作物都是有害的。施用磷、钾、硼、锌、硅肥,可减轻作物热、冻害的发生。因此,南方水稻田,如遇低温应提早追肥,以免影响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同时,水稻容易发生缺磷、缺锌,应注意磷肥或锌肥的使用;在寒冷地区栽种冬季作物,用磷肥作种肥,能增强幼苗的抗寒性,使作物安全越冬。东北地区氮肥不应施得太晚,以免作物推迟成熟而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