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颈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发性的一种病害,影响水稻自身的生长发育,使得水稻的产量减产。
据相关了解得知,水稻穗颈瘟病害初期会形成褐色的斑点,渐渐扩展到水稻穗颈部变成褐色,会造成水稻枯白穗的现象。对于水稻病害晚的植株会造成水稻形成秕谷。水稻的枝梗或穗轴在受害后造成水稻穗小而不实。水稻穗颈瘟在气候条件适宜时,水稻很容易引发水稻穗颈瘟病害。水稻在感染穗颈瘟后,病害会随着病菌的繁殖进行危害,水稻穗颈节渐渐坏死,影响水稻间的穗子养分通道受到阻断,从而水稻间的影响得不到充分的吸收,使得水稻形成白穗或瘪粒的稻穗,使得水稻的产量有所下滑。水稻穗颈瘟的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进行越冬,在次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水稻穗颈瘟的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传播侵染。
为了及时的控制水稻穗颈瘟,应及时选用农药进行防治水稻穗颈瘟。农业人员应选用优质、抗病种的水稻品种进行播种,更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强水稻的抗病害的能力。同时,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抗性有明显的不同,其抗性因生理保持的一定的抗病性。在水稻穗颈瘟病发病初期,及时选用药剂开始喷洒20%三环唑(克瘟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0倍液、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50%异稻瘟净乳剂500-8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以上药剂进行轮换使用,更有利于防治水稻穗颈瘟病害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