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肥水促棉花生长
466
切换pc版

    棉花是深根作物,它的主根一般入土深长达2米左右。据我们定位观察测定,棉花主根在现蕾之前,生长速度比主茎快3~4倍。棉花侧根分次分层分布,不过主要侧根集中在土壤表层以下10-30厘米的耕作层内,而生命力最活跃的根尖,却在各级侧根和主根尖端的10厘米范围内。根毛着生在根的表皮,生命期在 20天左右。它的功能,一是根部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二是能分泌有机酸,使难溶性的矿质养分变得易于化解利用。根毛是随着根的延伸不断变换方位吸收肥水的。

  棉花要高产,根系发育良好至关重要。历年的经验教训是,棉花发苗先发根,衰苗也先衰根。当地上部分生长滞后或遭受生理危害时,地下根系已经先受损失。棉花生育期长,遭遇的灾害多,其中对根系有影响的就有与水相关的旱涝灾害和与肥相关的肥害。根毛首先坏死,根系也逐步溃烂。因此,在棉花生产过程中,不但要促发根,还要养好根。因而,搞好棉区的水系建设和肥料建设,对于改善棉花根系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棉区的水系与肥料现状如何?大量的调查表明,多年的水利建设,使棉区的排灌条件有很大的改善,但与棉花高产稳产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棉田水系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棉田面积变幅很大,二是棉田中插种其他作物较多,水系走向有所改变;三是棉区沟厢规格、棉花行向东西南北很不一致,给抗旱排渍增加了新的难度;四是棉花与其他作物争水的矛盾也很突出,对棉花的抗旱排涝重视程度有所放松;五是棉田水系设施老化,统排统灌的功能大大削弱,遇到百日大旱或日降100毫米的大雨,大水难排、有水难蓄、暗水难滤、需水难引的问题很快凸现出来。棉区的肥料建设又如何?也潜在一些矛盾。一是用地多养地少,养地作物(如豆类)作前茬或轮作的面积比例越来越低;二是冬绿肥或春套绿肥的耕作制度没有坚持下来;三是家养畜禽的农户日渐减少,有些村组耕牛已经绝迹,无农家肥可以积造;四是棉麦连作面积迅速扩大,地力消耗更大;五是靠化肥当家,土壤有机质含量递减,土壤养分被掠夺的状况有增无减。

  因此,棉区水系建设标准应该是,完善水系硬件设施,棉田地下水位要降至1米以下,棉田排水大沟深度要达1米以上,围沟深达0.5米,腰沟深0.3米,厢沟深0.2米。在棉区肥料建设上,应以用地养地为核心,扩大豆类、扩大绿肥,轮作换茬,秸秆还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建立与豆类、绿肥定期轮作换茬或套种的制度,办好秸秆在棉花移栽后封行前还田的示范区,广泛运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有机复合肥,扩大示范、逐步推广缓释肥料。只有水利与肥料良性结合,才能提高棉田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棉花高产稳产的后劲。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