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时早播
1、提倡夏玉米麦收后机械直播。玉米直播可有效防止粗缩病的发生和危害,可是开花授粉期避开7月中、下旬高温寡照等不利气候条件。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夏收夏种时间大大缩短,直播可有效解决玉米生育期不足和雨季芽涝的问题。
2、播种要抢时早播。早播可增加有效积温,延长玉米有效生长期,避免“芽涝”和后期低温影响,保证玉米充分成熟,实现籽粒饱满和增加粒重的目标。一般应在小麦收获后及时免耕直播,争取麦收当天完成玉米播种,实现“零农耗”。
二、抓好播种质量
1、选用良种。选用良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要根据播期、肥水条件、产量水平及灾害情况选用相应的玉米良种。在玉米高产区,应选用耐密植、抗逆性强、紧凑大穗型品种,建议的玉米品种主要有郑单958、浚单20、农大108、登海605等高产品种。
2、种子处理。选购已经包衣处理的种子。如果种子尚未包衣,可在播种前2天用种衣剂包衣处理,包衣后在阴凉处晾干。
3、足墒播种。播种墒情指标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左右,若墒情合适,可在小麦收获当天完成玉米播种。若墒情不好,可先播种后灌溉,避免先灌溉造墒,影响播种机下地,耽误播种时间。播种时一般大田等行距种植行距在55~65厘米之间;采用大小行时,大行距为75~85厘米,小行距为30~40厘米。
若播种时施用种肥或种、肥同播,应做到肥、种分离,施肥深度一般在6~8厘米,以防止肥料离种子太近而“烧苗”。种肥可选用颗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用肥量控制在7.5--10公斤。
4、适当增加播种量。为保证合理密度,每亩播种量一般为3公斤,最低不少于2.5公斤,以保证有足够的苗数。
5、播种深浅适宜。提倡机械播种。机械播种有利于保证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一般墒情好的地块,播深以4-5厘米为宜;粘土或土壤过湿时,播种宜浅以3-4厘米为宜。
三、加强苗期管理
1、化学除草。可选用40%乙莠水胶悬剂在玉米播后芽前除草,亩用量150~200毫升兑水30~50公斤地面喷雾,喷雾时选择无风晴天进行,喷雾要均匀,不重喷,不漏喷。苗后茎叶处理时,可亩用4%玉农乐胶悬剂75毫升茎叶喷雾,或亩用20%克芜踪水剂120~150毫升兑水30~50公斤在玉米苗高30厘米以上时定向喷雾防治,但应注意不要喷到玉米上。
2、及时间苗定苗。玉米在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间苗定苗要与种植品种密度要求相适应,根据行距确定株距,去除小株、弱株、病株,对有缺苗断垄的地方采取留双株的方式保证合理的留苗密度。一般大穗型品种亩留苗4500株/亩,耐密型品种亩留苗5000株。中期管理时及时清除分蘖和空秆,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空耗,保证大穗型品种亩收获4000株以上,耐密型品种亩收获4500株以上。
3、合理施用提苗肥。根据产量指标和地力基础确定玉米施肥量,高产地块要特别注意增施磷、钾肥和微肥。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玉米专用配方肥。夏播玉米可利用冬小麦的有机肥和磷肥的后效作用,可不施有机肥、少施磷肥。提苗肥在间苗或定苗后施用,将氮肥总量的30%左右加全部磷、钾、硫、锌肥,沿幼苗一侧开沟深施(15~20厘米),以促根壮苗。一般每亩施纯N5.5-6.5公斤、P2O5 2--3公斤,K2O 3--4公斤,缺锌地块每亩施ZnSO4 1-1.5公斤。
4、及时排灌。玉米苗期耐旱怕涝,遇大雨积水要及时排涝,防止芽涝和苗涝。若持续干旱,田间持水量低于55%时要及时浇水。
5、病虫防治。玉米从播种到苗期预防的病虫害主要有粗缩病、丝黑穗病、苗枯病、灰飞虱、二代粘虫、玉米螟、红蜘蛛、蓟马和地下害虫等,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病虫防治。地下害虫可在播种前选用辛硫磷等杀虫剂颗粒剂撒施毒土或毒饵进行防治,或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0.2%拌种防治;灰飞虱可亩用10%吡虫啉10克或25%捕虱灵20克喷雾防治;玉米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加细砂5公斤施于心叶内,兼治玉米蓟马;二代粘虫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防治,兼治玉米蚜;苗枯病可用种衣剂或2% 立克秀、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2%拌种预防,兼防丝黑穗病侵染。
四、中后期重点管理
(一)肥水管理。玉米拔节后,对肥水的需求逐渐增多,尤其是大喇叭口期以后,对肥水条件的要求更高,此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期。
1、重施攻穗肥。穗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集中追施,施肥量占总氮量的50%-60%,一般亩追纯氮8—10公斤,折合尿素18—22公斤。追肥时应集中靠近根部穴施或条施后深覆土。其余肥料,在玉米灌浆期一次性追施,亩用尿素5—7公斤。
2、及时浇水。玉米拔节后适宜的田间持水量为70—80%,此期玉米耐涝怕旱,必须保持田间充足的水分供应,保证地皮见湿不见干,遇有旱情要及时浇水灌溉。
(二)病虫害防治。夏玉米穗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主要有玉米蚜、三代粘虫、叶斑病、茎基腐病、锈病等。防治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玉米锈病在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75~100毫升喷雾防治。玉米穗虫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滴灌果穗防治。玉米蚜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每亩10~15克对水45公斤喷雾防治。三代粘虫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用3%辛硫磷颗粒剂于心叶末期撒入玉米喇叭口内,每株撒施1-2克。
(三)防止倒伏。在选用耐密植抗倒伏品种基础上,采取合理密植、施肥、蹲苗、中耕培土以及去除小、弱、空株等措施预防倒伏。若密度过大、遭遇大风,小喇叭口期前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靠植株自我调节进行恢复,基本不影响产量。小喇叭口期后出现倒伏,应及时扶正,并浅培土,以促根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恢复叶片自然分布状态,降低产量损失。
四、适当晚收
在传统的农民栽培模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早收获,致使玉米含水率偏高,霉粒、破损粒多,影响产量。据研究,在苞叶开始变黄的蜡熟初期,每迟收一天,亩增产10公斤左右。玉米收获适期标准是苞叶松散枯黄,籽粒变硬,含水量25%左右,籽粒表面有较好的光泽,靠近胚的基部出现黑色层,即以完熟初期至完熟中期收获产量最高。同时,提倡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以培肥地力,避免焚烧秸秆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