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三要素之一,具有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加快光合产物的运输,增强作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协调作物的代谢活动,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等重要作用。我国耕地目前约有1/3缺钾,且土壤缺钾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如何科学施用钾肥,才能获得较大的效益呢?
选肥
看土壤条件 从土壤质地看,黏质土速效钾含量往往较高,可少施或不施;砂质土速效钾含量往往较低,应增施钾肥。缺硫的土壤应选用硫酸钾肥;盐碱地应施用硫酸钾肥,不应选用氯化钾肥,以避免增加土壤中氯离子的含量。
看作物种类 硫酸钾适用于各种作物,尤其是马铃薯等忌氯作物,效果比氯化钾好。对于纤维作物,则氯化钾比较适宜。由于硫酸钾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生成硫酸钙,而在酸性土壤上生成硫酸,所以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钾,要注意防止土壤板结,应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硫酸钾则需增施石灰,以中和酸性。对于水田等还原性较强的土壤,施用硫酸钾的效果不及氯化钾,主要缺点是易产生硫化氢毒害。对于十字花科作物和大蒜等需硫较多的作物,施用硫酸钾效果较好,应优先调配使用。氯化钾对忌氯作物不宜施用,也不宜作种肥。由于氯化钾在酸性土壤中生成的盐酸能增强土壤酸性,有可能加强活性铁、铝的毒害作用,因此,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氯化钾应配合施用有机肥料的石灰,以便中和酸性,减轻毒害。
看肥料价格 由于硫酸钾成本比较高,价格明显高于氯化钾,所以,在高效经济作物上可选用硫酸钾,而对于一般的大田作物除少数对氯敏感的作物及盐碱地外,则宜用较便宜的氯化钾。
看灌溉条件 有灌溉条件或多雨的地区,只要土壤排水条件良好,大多数作物均可选用氯化钾肥,对产量和品种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施用
高产田块多施 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作物成熟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钾,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土壤供钾不足就会明显影响产量,成为作物高产的限制因素,所以钾肥应重点施用于高产田,以充分发挥钾肥的增产作用。对常年大量施用有机肥或秸秆还田数量较多的田块,钾肥的施用可以酌情减少或隔年施用。
轮作田块“偏”施 在稻—稻轮作中,晚稻施钾增产效果比早稻好。因为早稻施用有机肥多,晚稻在“双抢”季节插秧,有机肥施用少,而且晚稻田搁田、烤田的次数和天数比早稻减少,土壤钾素不能很快释放出来,所以晚稻比早稻更容易缺钾。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钾肥应优先施在玉米上。
与氮磷肥配合施 当土壤中氮、磷养分含量低,生产水平不高时,钾的问题不会突出,随着氮、磷肥用量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土壤对钾肥的需要就会日益明显。大量试验表明,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施用钾肥,水稻一般可增产15%左右。目前在一些地区,氮肥作用有下降的趋势,原因之一是没有注意配施钾肥,氮、钾比例失调。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必须注意平衡施肥。
方法用量合理 钾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宜做基肥施于根系密集的土层。同时钾是可再利用的元素,作物后期吸钾数量不多,主要靠器官中养分的重新分配,作物生育后期不如前期追施钾肥的效果好,所以,一般钾肥应作基肥或早期追肥。钾肥的施用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撒施后用犁翻压入土,播种时随种或在种子附近条施,撒施后进行浅层耕作(耙地或耘田),穴施,表面撒施,叶面喷施。窄行作物如小麦可采用第一种方法作基肥。水稻用第三种方法,在插秧前施入并进行浅层耕作,称为耘面肥。沟施和穴施适用于宽行作物的追肥,如玉米、棉花、烟草、西瓜等。表面撒施仅限于水稻、小麦的早期追肥。因为大部分钾肥为氯化钾,不宜与种子混合施用,采用第二种方法只能施在种子附近。在缺钾地区对作物喷施钾肥有明显的效果,喷施浓度为0.5%~1%。
钾肥的适宜用量应以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低、作物种类和各种营养元素相互平衡而定。在目前钾肥比较少的情况下,一般还做不到完全满足作物的需求,以每亩钾肥(K2O)用量3~6公斤为宜。土壤严重缺钾又喜钾的作物,钾肥用量可适当增加,土壤缺钾不严重和农家肥用量充足的地块,钾肥可以少施或不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