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逼出调整路 山沟沟变“金钩钩”
696
切换pc版
来源:新华社 立冬后,少有的阳光洒在山间,山坡上满眼植物依旧翠绿。已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村民姜革报还在山上忙碌,她要趁着好天气把刚采收的560斤中药材钩藤盘整好,等待药材公司上门收购。 “遵义一家中药材公司今年和我家签订了2吨钩藤干货收购合同,每斤20元,可收入8万元。今年又扩大了种植面积,明年的收入会更多一些。”姜革报告诉记者。 姜革报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钩藤种植大户之一。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摆伟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钩藤。这种像树又像藤的植物枝叶繁茂,枝干上都长有倒钩。 “每亩可收获钩藤500斤到600斤,以当前的行情计算,每亩可收入2000元以上,而且市场前景看好。”陪同记者采访的久仰乡乡长张金木说。 大旱逼出调整路。剑河县扶贫办主任陆思木说,这两年贵州连续遭遇严重旱灾,如何让贫困山区的农户粮食减产不减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显得十分紧迫。 钩藤耐旱性强,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大面积种植,既助农增收,又改善生态。发现其市场价值后,县政府就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农民种植,并作为重点扶贫项目 得到了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的支持。 近两年来,贵州省扶贫办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支持剑河县发展钩藤产业,剑河县专门成立钩藤产业化项目办公室抓落实,并整合农业、林业、水利、 交通等部门配套资金4200多万元,采取“基地+农户”、大户示范等方式,在久仰、南哨、太拥等5个乡镇推广种植钩藤近3万亩,已惠及1万多农户5万多 人。全县计划在五年内发展钩藤10万亩,让大山沟里更多的农户受益。 看到了希望,姜革报和丈夫李代生计划在已种植1000亩钩藤的基础上,今年再租用土地300亩扩大种植面积。“是政府帮助我们找到了脱贫增收的路子, 还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姜革报说,今年她还利用“林下养猪”,饲养当地特色小香猪80多头出售,收入4万元,加上种钩藤的收 入,一家五口人全年收入有12万元左右。而两年前,她家还是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户。 山沟沟正在变成“金钩钩”。越来越多的农户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利用荒山荒坡和没有水源浇灌的土地种植钩藤,增收致富有了盼头。但一些村民同时也期盼目前还不够完善的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更加改善,期盼有深加工钩藤的“龙头企业”保障收购,提升产业的综合效益。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