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早1-2天。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强,叶片宽大,叶色正绿。株高85厘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前期叶片上举,抽穗后旗叶半披。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平均亩穗数39万穗,穗粒数32粒,千粒重40克。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抗寒性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至中感条锈病,慢秆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2002/2003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78/792克/升,蛋白质含量15.0/13.7%,湿面筋含量35.6/31.3%,沉降值34.7/32.8毫升,吸水率55.3/54.3%,面团稳定时间3.1/3.8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74/200E.U,拉伸面积43/48平方厘米。
适宜播期较长(10月1日-11月10日),最适播期10月5-15日,适宜基本苗高水肥地每亩10-12万,中水肥地每亩14-16万。注意防治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2001-2002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6.79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2.7%(不显著);2002-200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72.6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3%(不显著)。2003-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4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5.0%。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