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长势健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株型紧凑,抗倒性一般。穗层较整齐,纺锤型穗,穗中等大小,结实性较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硬质。省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20.6天,2009年生试成熟期较对照淮麦20迟1天;株高86.8厘米,每亩有效穗39.4万,每穗34.7粒,千粒重40.3克。接种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感纹枯病、白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三年平均结果:容重792克/升,粗蛋白含量11.6%,湿面筋含量21.1%,稳定时间3.7分钟。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适播期为10月25-30日。2、合理密植。适宜播期内基本苗每亩14-16万。3、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其中70%作基苗肥,30%作拔节孕穗肥。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4、病虫草害防治。抓好麦田化学除草,注意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的防治。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2006-2008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6-2007年平均亩产499.9公斤,较对照豫麦18增产16.5%,增产极显著;2007-2008年平均亩产494.0公斤,较对照偃展4110减产2.2%,减产不显著;2008-2009年平均亩产499.2公斤,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4.6%,增产极显著。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3.2公斤,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8.4%,较对照淮麦20增产7.0%。
适宜江苏省淮北南部及沿淮麦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