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凉薯2号
318
切换pc版

特征特性

中晚熟,生育期88天左右。株型直立,生长势较强,株高55~65厘米。茎绿色,主茎数3~4个。叶深绿色,茸毛较多,有侧小叶4对。花冠白色,繁茂。薯块长圆形,整齐,表皮光滑,淡黄皮白肉,芽眼浅而少,大中薯率78%,休眠期较长,耐贮藏。结薯集中,单株结薯8个左右,单株重418.5克。鲜薯干物质含量21.900%,淀粉16.050%,还原糖0.079%,Vc19.6毫克/100克鲜薯,粗蛋白1.97%。高抗轻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抗晚疫病,感青枯病。

选择肥力较好、土质疏松的沙壤土为佳,忌与茄科作物连作。留种田还应与商品薯生产田及其它病源作物隔离,原种田隔离距离60米,良种田隔离距离30米。用50~75克健康整薯播种,如切薯,须保证每个薯块有2个健康壮芽,重量在25克以上,注意切刀消毒。春季二半山区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种,高寒山区以3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为宜。光温水条件好的地区可在元月份播种。亩植4000株~4500株左右为宜。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作底肥;齐苗到现蕾期视苗情亩追施氮肥5~10公斤。苗期和现蕾期中耕除草、理沟培土2~3次,保证田间无积水。种薯田在苗期和盛花期去除病株及杂株2次以上。

产量表现

2006年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薯1713公斤,比对照米拉增产2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平均亩产鲜薯1608公斤,比对照米拉增产2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两年14点次全部增产,平均亩产1661公斤,比对照增产23%,居省区试第一位。2007年生产试验,3点均增产,平均亩产鲜薯1785公斤,比对照增产33%,生产试验与区试结果一致。

适应区域

四川马铃薯产区。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