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19-20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紫色,花药浅紫色。试点调查:生育期101天,株高247厘米,穗位106厘米,倒伏率6.4%、倒折率0.4%,黑粉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率11.0%,锈病5级。果穗中间型,穗长16.3厘米,穗粗5.3厘米,秃顶0.3厘米,穗行数平均15.2行,穗粒数518粒,白轴,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出籽率88.6%,千粒重312.6克,容重725.2克/升。2004年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抗小斑病、大斑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中抗青枯病,高抗瘤黑粉病、矮花叶病。籽粒品质分析结果为:粗蛋白含量11.10%,粗脂肪含量3.70%,赖氨酸含量0.13%,粗淀粉含量70.80%。
适宜密度4000-4500株/亩。5月下旬麦垄套种或夏直播。注意浇好抽雄和灌浆水。重施拔节肥,播后30-35天亩施尿素30公斤、磷酸二铵30公斤、钾肥15公斤、锌肥1公斤、微肥适量。播后45-50天亩施尿素20公斤。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
在全省玉米区域试验中,2004年亩产637.7公斤,2005年亩产595.0公斤,分别比对照掖单4号和郑单958增产19.1%和11.5%,两年20处试点全部增产;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1.5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0.6%。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弯孢菌叶斑病重发地块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