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非农民扯了土地流转的后腿
322
切换pc版
辽宁日报

  去农村采访现代农业建设,除看到轰轰烈烈的土地流转大势外,还听到某些乡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及投资农业的企业家对农民的怨言。他们埋怨农民自私、狭隘、前怕狼后怕虎等等。在他们看来,现代农业建设之所以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问题就出在农民身上,是农民扯了土地流转的后腿。

  农民租短不租长,影响了经营者的长期发展规划。这个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但责任不在农民身上。土地是农民一家老小赖以生存的基础,正因为土地效益一直不高,农民才想通过流转增加收入,特别是近年来土地租金逐年看涨,谁心里都有个小九九,不可能按现行租价与你一签多年。如果真想公平承租,那就按市场规律办,合同可以一签几年,但租金要随行就市,每年有一个上浮比例。

  农民此租彼不租,使土地碎片化,影响了集中连片规模经营。 此情况也有。各家有各家的实际,租与不租或早租晚租,完全取决于对自家是否有利。有的农民嫌种田效益低,热衷于外出打工,说租就租;有的农户历来以地为本,根本没有外租土地的打算,更没有牺牲自身利益去成全别人集中连片的义务。土地流转是以对农民有利并坚持自愿为前提的,急不得也怨不得,别指望你画个道儿并一声令下,农民就得一二一地紧紧跟上。

  农民租瘦不租肥,影响了农事企业的土地质量。 这太正常不过了,既符合市场规律,又显示出农民的智慧。肥地,大多是农民花了血汗和金钱育肥的,是投了成本的。如果承包方坚持挑肥拣瘦,肥地肥价,瘦地瘦价,以质论价,那么农民自会诚然接受。拿这些小商小贩都懂得的道理来指责农民,既缺乏诚意,又有失公允。

  对农民说三道四的话还有很多,其实并不用一条条地替农民争辩。包括土地流转在内的现代农业建设是新常态下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土地流转就需要农民、政府和农事企业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并协调配合才能奏效。不能只是指责农民,如果政府的服务先行一步,包括建设规范的土地流转中心,实行土地流转合同制并配备仲裁机构,推行基准地价和公开招租竞标等措施,平日处理好土地承包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那么土地流转的推动自然会更顺畅、更理想;农事企业也别只盯住眼前的点滴利益,要清楚未来的航船是需要用农民的土地打造的,要想破浪前行,必须树立富农强企的奋斗目标,必须多为农民着想,与农民共命运,不仅土地流转要公平合理,还要为农民日后发家致富出谋划策。

  埋怨是没有用的,当务之急是充分发挥三驾马车的能量,三股绳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