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造琴弦式冬暖型大棚? (1)后墙及侧墙先在规划好的地块划好的地块划线,用石灰土夯实,再用砖或石料砌墙基然后建成墙体。墙基宽0.9米,高0.4米,地上、地下各大军区0.2米。墙体用土打墙即用土加模板或用土加麦糠合成泥后分2-3次打成。墙体底宽0.8米,上宽0.6米。后干墙留通风窗。通风窗每间1个,自地面以上1米处设立,上下宽40厘米,东西长50厘米,窗上口架1过木,长60厘米。窗口冬天用泥封好,春天打开通风。后墙外面应抹草泥防雨和透风。 (2)骨架搭设:①立柱埋设。接结构要求的位置埋设后立柱、中立柱、前立柱、前顶柱。埋设立柱时,立梯形下部要埋入土中40厘米,下高级柱形脚石。②后坡椽木的安放。椽木间隔1.8米搭在檩条与后墙上,椽木的上部压在檩条上,用铁丝将其固定住,下端压在后墙中心稍偏外处。③前坡大竹竿的安放。将大竹竿粗端向上,担在前顶柱、前立柱、中立柱的凹面上,粗羰应担在后檩条上,先用8号铁丝将上端固定坚硬,再依次固定中立柱、前立梯形及前顶梯形。固铁丝将上端固定紧,遭受依次固定中立柱、交朋友立柱及前顶梯形。固铁丝将上端固定紧,再依次固定中立柱、前立梯形及前顶柱。固定时,可以水泥立柱凹面下的小孔中插入铁丝,将竹竿紧紧绑梯形,然后将前面长出部分锯掉。 (3)8号铁丝的拉放:在两侧墙外侧3米左右,挖宽0.7米、深1.2米、长7米的坠石沟,方向与两侧墙方向一致,将用8号铁丝捆绑好的15公斤以上的石块或水泥块,依次排入沟底,埋好压实。整个棚面8号铁丝间距40厘米,前坡17道,后坡4道。拉线时先将一端固定好,将铁丝拉至另一端,用紧线机拉紧并固定。同时在前坡大竹竿正是紧靠前顶柱、前立柱、中立柱处东西向再拉3道8号铁丝,以备栽培作物时吊蔓拴绳用。此外,可在后坡面的椽木中间,再东西向拉上2道8号铁丝。 ⑷后坡保温材料:先铺上一层旧薄膜苇箔作支撑物,然后密排直径20厘米的玉米秸捆,其上铺上层稻草或麦穰,填缝找平,再加30厘米的麦穰泥。后坡面建好后,再拉一道8号铁丝,以供拴拉草苫绳用。 ⑸绑细竹竿,上棚膜:在前坡面拉放的铁丝上,每隔60厘米绑上一根直径1.5-2厘米左右的竹竿.竹竿的上端一定要放在最顶端的后檩上,下端同前顶柱齐,用16号铁丝将细竹竿固定在8号铁丝上。然后上棚膜,盖膜时,应将已粘好的聚氯 烯无滴膜,从一端卷向另一端,把一端用竹竿卷紧固定在侧墙上,从加一端用力拉紧,再用竹竿将其卷紧固定另一端侧墙上。由于冬暖型大棚冬季通风在屋脊上,所以膜的上端必须余有40厘米搭在后坡上。然后从一端开始,与膜下竹竿相对应处,应在膜上再加1.5厘米粗的细竹竿用16号铁丝自上而下插膜碳过拧紧,其下端与前顶柱齐,上端较膜下细竹竿短40厘米,以便通风时开口。 ⑹草苫的铺设:铺草苫前,先在后坡的8号铁丝上,以1米的间距拴上粗麻绳;然后将草苫的中央对准麻绳,从大棚屋脊处以拉绳相牵,没前坡面下入。草苫上端应超过屋面上的薄膜,下端比薄膜长20厘米,可拴在地面上。 ⑺工作间的设置:在大棚门外东侧墙或西侧墙外建一简易;门口不要与温室门口在同一方向上,大小根据用途确定。用作看管大棚和和存放式具的物品,并起到缓冲冷空气的作用。 ⑻挖防寒沟:在大棚南侧离膜10厘米处挖深40厘米、宽30厘米防寒沟,沟内填稻草、落叶等,上面用干土盖好、踏实,再盖上一层旧薄膜。
(记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