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保护地育苗是在保护设施条件下统一培育幼苗的一项栽培新技术。与传统露地育苗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缩短幼苗在本田的生育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年产量;2、提早成熟,增加早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3、节省种子用量;4、减少外界不良天气对菜苗的影响,减少病虫为害,提高菜苗质量;5、适应广东
蔬菜现代化集约化规模生产要求,可大批量快速培育壮苗。 三大种类 1、作坊式育苗 作坊式育苗主要是指规模较小、以自育自用和少批量销售为主的生产方式,目前仍是蔬菜育苗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设施简易,操作简便,投资少,效果明显,易为菜农所接受。 2、工厂化育苗 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按流水作业和标准化技术进行大批量菜苗生产的生产方式。其特点是生产场地大,较多采用轻工业厂房和连栋温室,从播种到成苗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可调节光、温、水、气、肥,使其更适宜菜苗生长,全天候生产出健壮菜苗。 3、工厂—作坊式育苗 其特点是分两段育苗,分苗前用较好的设备如催芽室、电热温床及性能良好的绿化温室,相当于工厂化育苗流程;小苗长至1—2片真叶时分苗并采用简易的设施如塑料大棚等继续育苗。分苗前阶段一般由具有一定技术力量的专业育苗机构完成,后阶段由菜农完成。这种模式既发挥了工厂化育苗的优点,又可节省部分生产成本,应用前景广阔。 操作规程 一、播种前准备 1、清洗育苗盘 以畦面播种的作坊式育苗不需要清洗育苗盘。 2、基质准备 作坊式育苗要选用1—2年没种过菜、质地为壤土、肥沃的地块作苗床,亩施2000公斤腐熟的菇渣、8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复合肥作基肥。土质粘重的可加适量砂进行改良。一般以畦长10米、宽1米、沟深0·3米规格起畦,将畦土弄碎,耙平消毒待用。工厂化育苗一般选用优质的草炭、蛭石、珍珠岩、砂、碳化谷壳、椰壳糠等基质。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按比例混合,测量基质的酸碱度,将基质pH调至6·5左右,并进行消毒。目前,用得较多的基质比例有草炭:珍珠岩:砂=2:1:1,碳化谷壳:砂=1:1,草炭:蛭石:椰壳糠=1:1:1。 3、种子处理 一般采用55℃温水浸种10—15分钟,或以60—70 ℃温水浸种5分钟,不断搅拌,然后保持在25℃温水浸种。浸种时间依蔬菜种类而定,如黄瓜浸2—4小时,番茄、辣椒浸4—6小时。 二、播种 配备播种机构的工厂化育苗可由播种机械完成从基质搅拌、装盘、压穴、播种、覆盖和喷水等全过程。无播种机械的作坊式育苗则由人工完成以上播种过程。 三、催芽 作坊式育苗一般是在种子消毒后进行浸种催芽,催芽工序在播种之前。工厂化育苗则是在完成播种工序后,将已播种的育苗盘移入催芽车间,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调节温度和湿度,促使种子发芽。 四、绿化 工厂化育苗在苗高1—2厘米时,即可由催芽车间移至育苗车间进行绿化。移入育苗车间的头两天如果是晴天,则中午要注意遮阴,防止幼苗萎蔫。让幼苗在光照条件下逐渐转绿。绿化时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控制因素因不同蔬菜而异。 五、幼苗管理 1、分苗及管理 菜苗经绿化阶段后长至1—2片真叶时,需要进行分苗。但有些蔬菜如黄瓜等根系再生能力差,不太耐移植,且适宜定植的苗龄比较小,如果育苗设施条件允许,播种密度小,则可不经过分苗。豆类作物根系再生能力很差,适宜定植的苗龄更小,一般不移植分苗。分苗前应先准备好苗场地,并把床土准备好,床土处理与苗床基本相同。分苗的营养面积,依蔬菜种类、苗龄大小、分苗次数而定。一般一次分苗的营养面积为8×10厘米或10×10厘米,其中甘蓝、花椰菜、生菜等可小些,果菜类大些。二次分苗的第一次分苗营养面积2×3厘米,第二次分苗营养面积为8×10厘米。分苗的苗龄,依蔬菜种类、播种和出苗密度、分苗次数、病情而定。不太耐移植的蔬菜适宜子叶期分苗,耐移植的蔬菜可在小苗期分苗;出苗密度大的早分苗,苗稀的可以迟分苗;分苗两次比分苗一次早分苗,已发病并有蔓延趋势的提前分苗;分苗场设施保温条件好的可以早分苗,反之应适当推迟分苗。但无论多大苗进行分苗,必须保证最后一次分苗后有30天以上的成苗和炼苗时间。 2、成苗期管理 在刚缓苗的阶段苗床管理以防寒保湿为主,秧苗旺盛生长期则控制好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并采用控温不控水的办法,既防徒长又能保证菜苗有较大生长量。控温主要是控制夜间气温,因为偏低的夜温能促进茄果类花芽分化和瓜类的雌花分化,但不能长期低于10℃,否则会影响果菜类的花芽分化及发育,特别是影响番茄出现畸形花。甘蓝、芹菜等较耐寒蔬菜也不能长期持续4—5℃的低温,否则易通过春化引起花芽分化,定植后未熟抽苔。在水分管理上,小水勤浇易引起徒长,故应浇透水。光照方面,弱光是菜苗徒长的重要原因,且弱光易造成弱苗,故除了中午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应减少使用遮阳网遮阴的时间,大棚薄膜和温室玻璃若有灰尘积累应及时清洗;有人工辅助光源的,应在阴天、雨天开启,保证光照充分。营养方面,由于成苗期根系已形成,吸肥能力正逐渐提高,故采用无土基质育苗的应保证营养液的供应,使用相应的无土栽培专用肥配方;以园土为基质的,可采用根外追肥措施,每隔3—5天喷施0· 5%磷酸二氢钾或复合肥浸出液。另外,由于保护地经常处于密闭状态,随着幼苗的长大,在白天光合作用强烈时会发生二氧化碳缺乏的现象,因而有条件的地方可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3、炼苗 炼苗主要是降温控水,具体做法是在定植前7—14天逐渐加大育苗设施的通风量,降温排湿,并少浇水,特别是降低夜温,加大昼夜温差,由只是中午前后通风过渡到白天通风,再过渡到昼夜大通风,如顶部可开启的保护设施由只是中午开启到白天开启,再过渡到昼夜开启。但炼苗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不伤菜苗为度。 4、病虫害防治 保护地育苗的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做好保护地、苗床、种子消毒,采用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生态防病措施为主,同时采取出入保护地时随时关门,防止害虫飞入的隔离式防虫措施。在成苗期以后,每隔8—10天交替喷洒百菌清、普力克、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防病、喷洒兴棉宝、克螨特等药剂防虫,可保证菜苗健壮无病虫为害。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育种研究室主任林明宝教授说,蔬菜保护地育苗是传统露地农业向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使反季节蔬菜生产日趋成熟,为广东蔬菜周年生产均衡供应创造良好条件,因而备受越来越多的菜农欢迎。可全天候、流水作业般大批量生产优质健壮菜苗,节省种子,抢时争茬,能有效防止低温寒害,缩短苗龄期,省工节能,蔬菜商品率达85%以上,可提高土地利用率30%,利于蔬菜现代化集约规模生产。目前该技术在广东推广面积达6万亩,发展势头良好。可以预见,蔬菜工厂化保护地育苗将在我省蓬勃发展。 (记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