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孙聪利 通讯员 张旭长)“地你来种,别人的啥标准,俺的也按啥标准就中。”4月7日一大早,湛河区北渡镇莲花盆村的刘华等20余位村民就来到了该村东奇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刘铅家,商量着要把自家土地交给农机合作社来经营。
“大家做生意的做生意,打工的打工,顾不上忙农活儿,再加上地块儿小,种、收都麻烦。让合作社种,返给俺的粮食不少,俺也能专心干自己的事儿!”刘华的话说出了村民主动将自家土地交给合作社的原因。
既然农机合作社返给农户的粮食不少,还要进行日常管理的投入,那合作社的利润从哪里来呢?对此,该区北渡镇北渡村聚山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孙聚山给出了解释:“这几年农机越来越多,出去找活儿也没以前容易了。合作社自己流转土地经营,至少可以带来三大效益:降低农资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粮食单产……”
孙聚山说,2009年3月,聚山农机合作社与200多家农户达成协议,由合作社对他们的600余亩土地进行集中经营,每年向他们交付一定数量的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作为报酬。由于实行连片经营、统一管理,粮种、肥料等实行统一采购,流转当年,每亩地的农机耕作成本降低了20%以上,种植成本降低了10%以上,粮食产量提升了15%以上。由于集中管理提升了效率,合作社农机还可以外出作业,仅此一项就多收入4万多元。
近年来,随着各地农机市场的日趋饱和,农机异地作业的空间越来越小。为开辟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新空间,同时,也为给农户找到可靠的土地托管者,湛河区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机合作社通过托管、转租等形式,集中连片经营土地,提倡农机合作社与种粮大户联合经营,鼓励他们拉长产业链,形成集耕种、管理、收获、营销于一体的运作模式。政府派驻专家实地指导,提供科技支撑,并提供农作物风险保障。
该区河滨街道庄村四季丰合作社,在2011年8月流转土地建起了500余亩的农业园区,2012年5月又开办了两家面粉厂、三家蛋糕房和一家饲养场。如今,该合作社很少再外出作业,但2012年总收入却比上年增加了30%以上。
据了解,目前,该区17家农机合作社中有12家参与了土地规模化管理,负责经营土地1万余亩,受益农户3000多家,农机合作社直接创收110余万元,比大面积经营土地前增收1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