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辣椒
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尤其是保护地栽培面积增加迅猛,使农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许多地方由于技术不当而出现了不少问题。为此,我们将辣椒春季保护地栽培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早春进行保护地辣椒栽培,应选择坐果集中、产量高、适应性强的品种,当前以选种中国农科院郑州
果树研究所选育的中研8号、中研4号、棚椒1号等为宜。中研8号为中熟辣椒品种,果实为粗羊角形,椒果长25~28厘米,单果重约60克,辣味适中,坐果率极高,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棚椒1号为中早熟辣椒品种,味微辣,高抗病毒病,果实为粗牛角形,椒果长13~16厘米,单果重约80克,最大单果重可达160克,亩产在5500公斤以上。 二、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当年进行春季保护地辣椒栽培,应在上年11月上旬开始播种育苗。幼苗子叶充分展开、出现1~2片真叶后分苗,分苗可分在营养土块上或塑料营养钵内。幼苗越冬期间应加强保温防寒工作,确保幼苗安全越冬。立春后要注意适当放风,及时炼苗,以防幼苗徒长。 三、定植 普通大棚的定植时间为3月上旬。定植前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以亩施腐熟的鸡粪2立方米、复合肥40公斤为宜。整好地后在棚内按100厘米的距离起垄,起好垄后覆盖地膜,每垄栽两行,株距为35厘米,亩栽4000株左右。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可将垄距放宽到120厘米,亩栽3000株左右。栽后立即浇水,以利缓苗。 四、大棚管理 定植后以保温为主,棚室放风量要小,以促进幼苗生根,争取早缓苗。缓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促苗生长。幼苗出现3~4个分枝后,生长加速,植株极易徒长,这时要加大放风量,使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最高温度不宜超过35℃),夜间保持在15℃~18℃,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下。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后,要及时打掉门椒以下的所有分枝,以利主枝充分发育,促进主枝大量结果。 五、施肥、浇水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苗期一般不再追肥。待门椒、对椒均已坐住果并开始膨大后,结合浇水、追施少量速效氮肥,以亩施尿素15~20公斤为宜。以后每采收两次便追肥1次。辣椒忌大水漫灌,浇水次数不可过多,在其生育期内要见干见湿,不见地皮干不浇水,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 六、病虫害防治 辣椒的病虫害主要有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猝倒病、蚜虫等。春季大棚辣椒的病毒病一般不会发生,因而不必防治。对疮痂病与炭疽病的防治要注意加强通风、控制浇水,一般情况下不要喷药,必要时可喷洒1~2次杀毒矾;对疫病的防治则主要是控制浇水,避免田间积水,此病用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对蚜虫可用乐果、一遍净等药剂防治;对烟青虫的防治要从盛花期起,每隔5~7天喷洒1次杀虫剂。 七、采收 为了避免前期果实坠棵?要注意及时采收。以嫩果上市的鲜椒对成熟度的要求不十分严格,只要果实充分膨大、果面具有一定的光泽度即可采收,采收后及时浇小水。(中国农科院郑州
果树研究所 河南郑隆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马艳君 张桂兰) (记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