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缓爱德华氏菌引起海鲈内脏白点一例
405
切换pc版
  2012年7月12日,一水泥池海鲈育苗客户送来1尾育苗池发病“游水”海鲈(见图1)到研究所检查,解剖见病鱼鳃发白(见图2);肠胃空虚,胆囊充盈(见图3);肝脏和肾脏有大量的白色结节(见图4);脾脏肿大(见图5)。分别从病鱼的肝脏和肾脏接种普通培养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取病鱼的脾脏、肾脏、肝脏和肠道做真鲷虹彩病毒检测。
      
  结果:从病鱼的组织器官中未检测出真鲷虹彩病毒。接种的培养皿在28℃恒温培养24小时后在培养基上长成圆形光滑、边缘整齐、浅灰白色的菌落(见图6),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见图7),经16S rDNA测序,测序结果提交NCBI比对,比对结果其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16S rDNA 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4%,因此分离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
      
  分析:迟缓爱德华氏菌可感染鳖、蛙及多种海、淡水鱼类并引起疾病,已知可在牙鲆、罗非鱼、鳖等内脏器官上形成局部坏死,产生结节状肉芽肿,本病例在水泥池培育的发病海鲈鱼种的肝脏、肾脏内分离到该菌,并出现白色结节症状。诺卡氏菌能在加州鲈鱼、乌鳢、大黄鱼、金鲳、海鲈等鱼类内脏、肌肉、鳃丝等部位形成结节,发病率高,本病例同时使用TSB培养基对肝脏、肾脏接种细菌分离培养,也没有分离到诺卡氏菌。(利洋研究所 雷燕提供  2013.01.1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