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蓠与锯缘青蟹混养的栽培技术
330
切换pc版
  锯缘青蟹与藻类进行混养,不仅能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量,改善水质条件,也为锯缘青蟹提供了隐藏场所,减少相互残食的机会。在锯缘青蟹池中混养的藻类,主要品种为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即通常所称的细江蓠。

    江蓠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红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台湾和北方沿海称之为龙须菜,闽南称海面线,广东、海南等地又称蚝菜、海菜等,具有藻体大、适应性强、生长快等优点而广为养殖。江篱含有25%以上的琼脂质,是制造琼脂的重要原料。与江蓠混养后,锯缘青蟹的成活率一般可比单养锯缘青蟹池提高10%~20%。


    1.池塘条件

  池塘水深1.5米以上,面积以15亩左右为宜;池塘进排水方便,并有淡水水源则更好,底质以泥沙地为好;放养前连续换池水数次,彻底清除底藻,并干池曝晒10天左右,以免江蓠苗种放养后被其他藻类附着而影响其发育;池水盐度在6.5‰~30‰(以20‰左右最佳),最适温度为20~25℃,pH7.8~8.7(低于7.0则生长差)。


    2.混养方法

    ①撒苗养殖
  池塘经过常规的清淤清毒及消除杂藻、整理池边后,即可将江蓠幼苗连同生长基一起整齐地撒在池塘边上,进行养成。撒苗时每个生长基间距离为30~40厘米,排列成菜畦式,以便管理。
    ②筏式养殖
  在池塘中间水面设置浮筏,夹苗养殖江蓠。浮筏为长方形,长度比池塘的宽度短一些,竹筒作浮子,浮绠两端绑在固定于池底的木桩上。
    苗绳用33股(3×11)的聚乙烯绳制成(也可用红棕绳),每个浮筏绑10条左右的苗绳,绳距10厘米,苗绳上每隔10厘米左右夹苗一簇。浮筏面积约占池塘水面的30%,这样既能为锯缘青蟹提供避暑和隐藏的场所,又不会影响锯缘青蟹的活动。


    3.日常管理

  在江蓠的养成过程中,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防除敌害,如硅藻、水芸和浒苔的附着及螺类的咬噬等。另外,如发现缺苗,应及时补上,才能保证产量。
    进排水前后、大风和台风季节,要经常检查筏架是否牢固,浮绠、苗绳等是否有断股,如有发现,应及时绑扎加固。在养成过程中随着藻体的生长,筏子所承受的负荷越来越大,因此要及时增加浮竹,以免浮筏下沉。
    切割江蓠,江蓠的再生能力很强,如切去藻体一半,仍能保持正常的生长速度。采取切割办法,可以增产30%左右。


    4.江蓠的收获与加工

  江蓠经3~5个月的养成,藻体长度1米左右,便可收获。收获时先洗去藻体上的浮泥、杂藻,然后晒干即可。一般每8~10千克鲜藻可晒成1千克干品,干品的提胶率为20%~30%。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